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鲁(2022)0000016
首页 童子命 正文

禅不是修出来的

 2023-07-05 10:42    0  0 赞

禅不是修出来的

【本期文章导读】

禅不是修出来的

道家闭关修炼啥意思

禅不是修出来的

楼主~ 要了解这个道理,那首先则需要先知道:

1、禅宗所实证的标的是什麼? 所亲证的根本是什麼?

那如果能对此有所了解的话,才会知道: 什麼是不修之修。

=============================================

禅宗始从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将这个正法眼藏、教外别传的宗门传下来,所传的正是如来密藏 --- 一切众生本具的真如佛心,也许你会问为什麼 佛不直接将这个密意明说出来呢? 而要用总总的机锋、暗示来衬托呢? 为什麼不直接告诉众生,自己本来就具足的真心、佛心在哪里呢? 这样问也许有道理,然而,这个真如佛心实在太平凡、也太现成了,你本来就有,不是靠修行而得到的,纵然你修行成佛,其实就你本来具有的真如佛心而言,真的是无所得、也无所证禅修不明悟修佛不修心。

2、众生之所以为众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这个真相,不知道自身本有的真如佛心,一直恒常不断,每一世都一直陪著你,从来没离开过你的身心,可是他从来不作主,你想结婚谈恋爱,他没意见;你要单身不婚,他也不会干预你,就这样如如随缘伴著你生生世世,可是,没有它,你也无法结婚、甚至也无法吃饭睡觉、行住坐卧,它一直从无间断的配合你,没有休息过,但也从来没累过,就是这麼不可思议,但却又是人人、众生本具,平凡又现成修禅不修净禅宗怎么修。

禅不是修出来的

可是众生们只知道意识心灵自己而言,也就是只知道这个能看、能听、能觉知、能思维、能逻辑分析、有感情、有喜怒哀乐爱恨欲的这个意识心,众生都是认取这个心为自我,而不知道这个心之所以能运作,还必须背后有那个常驻不坏的真如佛心在支持、支援禅宗怎么修禅宗修行法。可是呢、真如佛心无形无色、他离见闻觉知、它也没感情、没知觉,当你很痛苦的时候、或受伤、生病很痛很痛的时候,是你的意识心在知道痛,可是你的真如佛心根本没感觉,他从来就不与这些相呼应,一直都那麼寂静,可是没有它,坦白说,也不会有你、也不会有痛苦这些知觉,因为意识的你、以及痛苦悲伤、乃至种种知觉,都只是真如佛心展现在世间中的局部功能而已。但是它虽然展现、显现这些功能,它本体从来就不对这些动心过,会动心的,也只有它所出生的意识心灵而已,也就是你所认为的你自己,你那个想要学习、想要了知种种、想要得到、想要怎样怎样的那个意识心。

禅不是修出来的

正因为如此,如果直接跟众生明说这个真如佛心的所在,其实众生是不可能会接受的,它跟意识心的性质差异太大了,而且真的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要怎麼说呢~禅宗修行法

当有人说你坏话被你听到的时候,你因为了知那个内涵,就会觉得被人中伤了,那就是我相,可是真如佛心从来就不在世间的种种色声香味触法上做了知分别,你被人毁骂、污辱时,只有有我相的意识才会感觉受伤害,但是你的真如佛心根本没感觉,它还是一样不动心、如如自得,这个不是靠修行才有的,而是本来如是何为禅修?为何要修禅?。那人相也是如此,我们意识心能分别美丑、高低、远近、长宽、愚智等,所以知道哪个人很聪明哪个人很笨,哪个人很丑、哪个人很美,这就是人相了,可是真如佛心本来就不在这些做了知分别,所以它不仅无我相、也无人相,而且对每个众生而言,真如佛心都是一样的体性,都是这样无所分别、空寂无我、又能恒顺众生如如不动,这才是真的大平等相、大慈悲相禅宗怎么修。 而不是靠意识心去勉强自己要平等、要慈悲一点。

3、那讲了那麼多,如果能细细体会其中的话,大概就能知道,真如佛心与世间人所熟悉的意识心之差别了,也应该大概晓得,为什麼 佛不明讲的缘故了修佛不修心。

第一: 如果明说,不信受就算了,也无法承担,这也可以理解,但是万一诽谤、破法,就免不了造下大恶业了禅不是修出来的。

第二: 明说的话,在众生信力、慧力、福德不具足的情况下,一定会反弹不信,根本无法承担这个现成又平凡的真如佛心,那就是无法生起忍法,无生忍根本不可能发起,那麼般若智慧、以及更深入的无生法忍当然也就不可能发起了禅不是修出来的。所以,过犹不及。

=====================================================修禅不修净

4、最后,就回到主题来谈:

这众生本有的真如佛心,不是靠你修行而得,而是你本来有之;

可是呢,你如果不修行、不参禅也不念佛、也不修六度万行,那麼你也没有实证的因缘,

既然无法实证,那你想要更深入的去通达真如佛心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功德: 如四智圆明、三十二大人相、十无畏力、十八不共法、十智等等佛地究竟功德,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你连真如佛心在哪、真如佛心怎麼跟我们身心和合运作都不知道,又如何能更深入的实证呢?禅修不明悟

5、所以,真的是不修而修。

但是当你悟后勤修,其实对於真如佛心而言,无所证、也无所得,更无所修。因为他一直都是那样对万法不闻不问、也不了知,你认真修行,它真的没意见,也不会赞叹你,你放逸堕落,它也没意见,也不会骂你更不会不高兴,他本来就没有三界的心行,一直都是恒顺你、随喜你。 你成佛以后、或是堕地狱,它的体性、性格,永远都是真如性、随缘如如。差别只在於,它所含藏的污染烦恼是否净除了,你(意识)是否已经具足了无生法忍的智慧,知道怎麼运用它了,就这样而已,但这也不是一生、二生、乃至一劫二劫能成功的禅宗怎么修何为禅修?为何要修禅?。

所以,也真的修而无修。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

6、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禅,本就没有,谈何来修。

道家闭关修炼啥意思

1:佛家、道家修持均须经过闭关阶段,简单地说,修持者把自己在关房内关闭起来,除护持者外,不与他人、外事接触,摒绝一切,自己进行长时间的静坐和入定,就叫做闭关。但这只是世俗对闭关的精浅的表象看法,实际上佛家闭关的解释是另有深义的何为禅修?为何要修禅?。佛家认为,闭者,乃是超出三界染污的行为;关者,指其行为乃是关系整个法界及其修证体系而毫无颠倒,即修证要依一定的次第。

3:闭关分为正式闭关和方便闭关修佛不修心。正式闭关是真正的闭关,或广义的闭关;方便闭关是非真正的闭关,或狭义的闭关。 从闭关时间来看,正式闭关是为真正的出家人而设,它不但要出家人不受生死涅盘一切戏论放逸的染污,而且要按次第修持以完成修证体系。也就是说,正式闭关解决出家人如何达到究竟,证得最高成就,解决生死大事,突破生死关的问题。所以,其闭关时间必须是长期的,从数年至数十年甚至终生不等佛法在悟不在修。但是,方便闭关就不同,它是为在家居士或初学者,或忙于上班和日常工作的人而设,闭关的时间可以短到几个月、几天,例如寒暑假期或其他假期都可用于闭关。

4:从闭关的地点看来,正式闭关所规定的地点是很严格的。米拉日巴祖师规定只有尸陀林(陈尸场、坟场、岩洞与高山三种地方可以闭关。在尸陀林闭关可以修施身法和证空性,并可修惊骇与空性的配合修禅不修净。在岩洞闭关,要选洞口向南的,此种关无门可闭,岩洞应在人迹罕到之处。在最高雪山闭关,全年是无云晴空,因山经云高,有大风或落晴雪,便于修大手印和大圆满禅不是修出来的。方便闭关则不必如此讲究,在住家、机关、工厂等处设个关房,就可以闭关。) 从闭关的目标来看,正式闭关的目标已如上述,是解决生死大事,是要达到究竟,一直闭到死或成就,不达目标则不出关。方便闭关只是短期离开染污,是出离的一种锻炼,并解决修持次第上的一些问题。 至于闭关中的生活情况,按传统规定,正式闭关中的饭食,是荤是素,要按所修法而定;不能看一般的书籍,只能看与所定目标有关的经书;不能与外界通讯、通话;而且关中不许有侍者禅宗的修行。方便闭关则自由得多,随各人自主,也可读书,也可有侍从,也可请医师诊病等。但至少要做到禁语、禁足和立功课表。对并未出家的现代人来说,当然以实行方便闭关为宜,但开始闭关时,仍须考察自己的动机是否正大纯洁,不能含有私人欲望,要以救护一切众生为目的,这样才能避免魔障。

5:“出关”从一种现实生存生活状态转变到另一种质与量均不同的生存生活状态。

善待你周围的一切,万事皆大欢喜!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佛法在悟不在修。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修佛不修心。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请问你到了哪一级,闭关也不是谁都可以的啊。搞不好要出人命的!望 慎言慎行之。

对于禅不是修出来的的问题,以上都有详细的解答和解释,可能内容有点多,大家要耐心看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