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鲁(2022)0000016
首页 超度 正文

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

 2024-12-07 15:53    0  0 赞

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

【本期文章导读】

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

给人祈福念什么经

道家经典名句300句

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

1. 道家不称佛,所以无量寿佛不宜用于道家人,若有人这样称谓是错误的讲法。

2. 内容介绍:

3. 道教有“度人无量天尊”、“福生无量天尊”、“功德无量天尊”等,这些都是完整的天尊称号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无量寿佛 道家。也就是天尊分类,比如文昌帝君是功德无量天尊,但如果省略掉“度人”、“福生”、“功德”,而仅保留“无量”,也就是说将原称号简化为“无量天尊”,那么还是原意吗?很显然,如依文寻意,“无量天尊”当解为“无穷多天尊”或“很多天尊”,像话吗?有这样简称的吗?其实,用此语者稍加审辨,便不难明白:“无量”是量的概念,怎能称之为天尊。

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

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

4. 八十年代初,广播电台常播出某著名评书艺人所说的传统评书。书中道家人物出场时,每以“无量——佛”为口头称号无量寿佛 道家。后来在一次政协会上,评书艺人恰与千山无量观许信有大师同在一组,于是大师向艺人提出建议:道家不称佛,所以“无量佛”不宜用于道家人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而艺人为了评书的需要,恳请大师解决一个类似于“阿弥陀佛”的四字用语。大师无奈,但又念其评书为世间之艺术,与玄门并无相干,遂告之以“道教尊神称天尊”。评书家触类旁通,于是“无量天尊”就这样产生了。

5.

6.

7. 即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等道士说无量寿佛。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

8. 大乘佛经主要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无量寿佛是道家还是佛家。大乘佛教流传之地,如中国、日本等大乘教区,阿弥陀佛信仰也尤为繁盛和重要。而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则完全以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法门。

给人祈福念什么经

1、什么是功德?功德大小如何比较?

对于行为所产生的功德,佛陀有非常详尽的解释。

有一次,佛陀的养母要供养佛陀袈裟作为个人施,但佛陀拒绝了,说道:乔达弥,将它供养给僧团无量寿佛是道家还是佛家无量寿经是佛教还是道教。当你供养僧团时,即是供养了我及僧团。当阿难尊者问佛陀为何拒绝接受个人施时,佛陀根据业报法则给与分析。佛陀先解释布施给各种不同的受施者:布施给动物可预期获得一百倍的果报;布施给一位无道德的凡夫则获得一千倍;布施给一位有道德的凡夫则获得十万倍;在佛法教化期之外布施给一位已经证得禅那的人则获得一百亿倍。然而,布施给一位即将证悟须陀洹果的人,或一位须陀洹圣者,或一位即将证悟斯陀含果的人,乃至阿罗汉或圆满觉悟的佛陀,则可预期获得无数倍增的果报。

佛陀接著解释:我宣布,布施给个人的功德,绝不可能大过布施给僧团的功德。

佛陀在提到一个人做许多大布施时,曾经解释智慧的殊胜道士说无量寿佛。佛陀在《增支部.威拉麻经》( Sutta)里说:

“跟供养以佛陀为首的僧团相比,充满信心地归依佛、法、僧的果报更大。

跟充满信心地归依佛、法、僧相比,充满信心地受持(五)戒的果报更大。

跟充满信心地受持(五)戒相比,仅只以挤一下牛奶的时间来修行慈心观的果报更大。

跟以挤一下牛奶的时间来修行慈心相比,维持无常想一弹指的时间的果报更大。”

所以功德从小到大排序就是:布施动物《布施凡夫《布施给证得禅那的人《布施给圣者《布施给僧团《皈依三宝《持五戒《慈心禅那《观慧无量寿佛 道士

2、关于念经

佛陀是大医王,经文是佛陀开的药方,读药方可以使人痊愈?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佛陀并不是千变万化、有求必应的神,也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佛陀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圆满的觉悟者,是一位教导断除烦恼方法的导师道家的无量寿佛什么意思。

佛法是佛陀所教导的法,是断除烦恼、灭尽诸苦的方法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后世将这些教导记录成文,即成了佛经。犹如一个病人拿到了药方,唯有去抓药、吃药才能治病;只知道捧着药方读诵却不吃药,疾病一辈子也甭想痊愈。同样的,将经典奉为能免祸降福的灵丹妙药、了生脱死的真言神咒,却不肯依教奉行、依经实践,烦恼永远也不可能被断除!

地藏菩萨本愿经大悲咒金刚经 都可以的随时可念 当然多多益善 重要的坚持 最重要的是念完回向给爷爷 还有就是定期放生回向给爷爷 也可以延寿增福可以一个星期一次或一个月一次 随便了 你可以看下放生的功德无量寿经是佛教还是道教

你到网上搜一下,报父母恩咒。南无咪利多,多婆宜梭呵。

道家经典名句300句

我解几句你看吧,不能说全对,起码对你有启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宇宙和万物存在的根本和起源,有了道,才能有最开始的物质,这种物质因为有道又会产生和派生更多的物质(此物质不是指某一物质,而泛指存在的事物),以至更庞杂的物质,然后到我们这个世界.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打败别人靠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者,因为人最难的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只有这样人才可能不断升华,这比打拜别人可要了不起得多.道教为什么说无量佛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道家为什么说无量寿佛。两者同出,异名同....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木条弯曲才能成圆,弯的在火上烤,扳,才能直,低洼的地方才能积水.我理解的就是:有时候要忍让,不要死脑筋,事情才会圆满,而人身上的劣根性则要强制自己改过,要付出痛苦改变,还要心胸谦和,低姿态,总觉得自己还不行,还要努力,才会成就自己,不断强大自己,我理解这是老子告诉我们怎样修炼和完善自己,教我们立身行事,这是人的根本嘛无量寿佛是道家还是佛家

人只有放弃,清除争的杂念和意识,完全是一种合乎道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天下就没什么好计较的事情了,达到道的状态,圆通无碍,别人自然也无法和你争起道教为什么说无量佛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是这样重要的东西,而很少人知道和遵循,人就是要清除小我,心灵升华,超越常人,到合乎道的状态,返本归真.上士闻听了道,就会自觉遵循,不断提高,中士就不怎么在意了,也明白一些是非曲直,但是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但求中庸.下士闻听这些,就会笑别人傻,眼前的利益和情欲才不会放过,及时行乐,什么人生意义,什么为他人着想全是放屁,自己得到才最重要,就象本人在这里辛苦打字,阐述道之理,他看了就会说胡说或者神经病或者笑话,不屑一故,不这样的话,又怎么能称为道呢?不是人人都能相信和领悟以及遵循的.无量寿佛 道士无量寿经是佛教还是道教

道,我最前面已经解释了,是一切的根源,是真理的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各个领域也就都有他们的解释,仁者见仁,这就是道,就有这样的魅力,然而社会的主体是人,老子的本意应该是为人写的,在百家争鸣的大环境下,大家们都在论述人生和社会,最后能长存的只有老子和孔子,而孔子的是最近人的思想,不象老子那么玄妙和有点脱离社会人群(因为他不是为大多数人写的,你理解不了或者不接受作罢)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

到这里吧,够浅显吧,不支持的别骂我

• 南岗分局寻访大队在哪里啊?

• 请问谁知道乌鲁木齐佛教捐助功德的途径和方法,谢谢!!

• 天使把彼得带出监牢

• 中西方封建生产方式有何不同

更多>>

不胜感激。

问题补充:要是看道德经就不需要在这里提问了!!

类似下面这样的语句,但要解释出来,不解释的不给分!!!!!!!望三思!!!!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涤初玄览: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道教为什么说无量佛

天!请别灌水行吗?说了不解释语句的意思的话我要了也没有用,而且我也可以在百度的知道里面搜索的到,完全没有用!就算你们想灌水,想拿那2分那你们就随便回答个一句两句的行吗无量寿佛是道家还是佛家?别一回答就回答个百八十句的,你们累我看这更累!!各位都是有修养的,,希望好自为之!!别做的太过分

====================================================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

[为答而来]先生,我要的是道家的经典语句和解析,不是要道德经的解析,经典语句:就是说短而经典,而且常被用到生活当中喻人喻事的时候经常用到的无量寿佛能在道家说吗为什么。

提问者:毛毛虫117 - 助理 二级

答复共 13 条

老子的道德经啊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涤初玄览: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尊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

道者开口动舌发言之词也。又云道者,虚无之无也,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无,包罗天地,道本无形,莫之能名,无形之形,是谓真形,无象之象,是谓真象。先天地而不为长,后天地而不为老,无形而自障,无象而自立,无为而自化,故曰大道。经云视之不见,故曰无形。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故为天地也。育者养也,长养阴阳故为生育也。阳者清也,上腾为天,阴者浊也,下潜为地,天地者乃大道之子也道教为什么说无量佛。

自然而生有,造化以成形,故天无精气,无以制66月之明,地无精气无以制山巅镇焉,人无精气无以制身形之存焉,故曰66月禀阴阳之所运行,故知道之无情,随机而所化无量寿经是佛教还是道教。又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经云用之不可既,无情而运行66月也,66月者大道之用也。

故元气无形不可名也,经云道隐无名,乃生于天地,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者五行之子孙也。三才者万物之父母也,道者三才之宗祖也。故元气清静不可常名也。凡学道之人,且在观宗察行,若能智性无凝可以登涉大道之径,游于三才之外,常人无所能知也道士说无量寿佛。

吾者我也,此明太上自言,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此故亦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之意也。老君匠成天地,开辟乾坤,变化万物,不言我为,缘道法自然,不能名号,一则从有入无或从无入有,隐显无方,存亡自在道教为什么说无量佛。岂有常名之称焉。故经云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又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清者天也,正阳之无上腾为天,浊者地也,正阴之无下结为地道教为什么说无量佛。夫者发语之词也,夫道能清能浊,能动能静,以至大道无测,常名清浊,动静皆为至道之用。凡学道之士,若能明动静之无,安其位,则至道自来归之,动静合宜故为正色也。

本者元也,元者道也,道本包于元无,元无分为二仪,二仪分为三才,三才分为五行,五行化为万物,万物者末也。人能抱元守一归于至道,复于根元,非返于末,末者化也,本者生也无量寿佛能在道家说吗为什么。人能归于根本,是谓调复性命之道者也,南华真经云:生者神凝也,死者物化也,人能归真神,归真神是谓返本还源不可逐物也。

清者天之无也,浊者地之无也,皆因清浊之无生育万物,世人若求长生之道,炼阴为阳,炼凡成圣,皆因清自浊之所生。动因静之所起,清浊者道之别名也,学仙之人,能坚守于至道,一切万物自然归之。故西升经云:江河淮海,非欲于鱼龟蛟龙,鱼龟蛟龙自来归之,人能清虚寡欲,无为非欲于至道,至道自来归之于人,但能守太和,元无体道合真,万物悉皆归耳无量寿经是佛教还是道教。

神者妙而不测谓之神,心者神也,神者心也,心扰则神动,神动则心浮,心浮则欲生,欲生则伤神,伤神则失道,人能调伏其心,内安其神,外除其欲,则自然清静,无量寿经是佛教还是道教

本者元也,元者道也,道本包于元无,元无分为二仪,二仪分为三才,三才分为五行,五行化为万物,万物者末也。人能抱元守一归于至道,复于根元,非返于末,末者化也,本者生也。人能归于根本,是谓调复性命之道者也,南华真经云:生者神凝也,死者物化也,人能归真神,归真神是谓返本还源不可逐物也道士说无量寿佛。

清者天之无也,浊者地之无也,皆因清浊之无生育万物,世人若求长生之道,炼阴为阳,炼凡成圣,皆因清自浊之所生。动因静之所起,清浊者道之别名也,学仙之人,能坚守于至道,一切万物自然归之。故西升经云:江河淮海,非欲于鱼龟蛟龙,鱼龟蛟龙自来归之,人能清虚寡欲,无为非欲于至道,至道自来归之于人,但能守太和,元无体道合真,万物悉皆归耳道士说无量寿佛。

神者妙而不测谓之神,心者神也,神者心也,心扰则神动,神动则心浮,心浮则欲生,欲生则伤神,伤神则失道,人能调伏其心,内安其神,外除其欲,则自然清静,无量寿佛 道家

道德经》五千字,字字千金,实难取舍。

道家经典: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上善若水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心,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治大国,若烹小鲜。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天生了人,畅行于世,人,至尊。

人为贵,还需行天道。

此二者,一也。

β

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即为 天人,求道事 行天道,勇行之。

勇者自在其道也。

或约: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γ

夫哀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贵、高、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

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

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

此有一点理呵呵。

所诶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道家语录可以说是中国最优秀的,甚至说其思想是世界哲学的支柱之一。

但问题是,太简单了。

简单的让人误会 妙而不谓之

回答者: - 助理 二级 11-26 21:0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PS:道德经之外的道家~~~~~~~~~~~~~~~~~~~~~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凡人心险于山川”–––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道士说无量寿佛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无量寿佛 道士。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

“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道教为什么说无量佛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道士说无量寿佛。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道士说无量寿佛。……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无量寿经是佛教还是道教。沿规律窍门而生存。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

“古之真人,其寝(睡觉)不梦,其觉(醒来)无忧,其食不甘(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庆幸活着),不知恶死(不忧患要死)”––––––

“不以心捐道(不以主观改变客观),不以人助天(不以人为妨碍自然),是之谓真人

“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战而赢得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无量寿经是佛教还是道教;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鱼儿与其以唾沫相互湿润,艰难活命,不如相互忘却,遨游于江湖自然之中;与其赞誉尧舜明君、指摘桀纣暴君,不如忘却是非,回归自然之道)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地载着我的形体,使我生活劳苦,使我老年逸乐,最终以死使我得以道教为什么说无量佛

“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生为累赘,死为解脱)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鱼而忘情于江湖,人忘情于自由之道)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不奔走操劳,去掉聪明才智,忘掉肉体,摒弃知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道家为什么说无量寿佛

“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乘骑渺茫之鸟,出于宇宙深处,遨游于虚无之境,倘佯于无限之野)道家的无量寿佛什么意思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境界最高的人,其心如镜子,照物而无情,不将就,不奉迎,不掩藏感情,所以他能轻视外物,用心不伤)无量寿佛 道士。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当今的仁人志士,举目远望而生忧患之心。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指放纵欲望)而饕(贪婪于)富贵”–

“天下莫不以物(外物)易(改变)其性(本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为蝇头小利而献身),士(知识者)则以身殉(牺牲于)名,丈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道士说无量寿佛。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伤害本性),以身为殉(以人身殉物),一也

“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与禽兽共同生存,与万物共同生长。不分君子小人,大家都无知;真实人性得以守住,大家都无欲,这叫做返璞归真无量寿佛能在道家说吗为什么。返璞归真,那么人民得以存养天性)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珠毁玉,小盗不起道家为什么说无量寿佛;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契约,砸烂玉玺,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折断秤杆,人民

“多男子(男孩)则多惧(担心),富则多事,寿(长寿)则多辱”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掉自己)。忘己之人,是之谓之入于天(天人合一)”

“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知道乐天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不受万物牵累,不受鬼神干扰)道家为什么说无量寿佛

“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单纯),民有其亲。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休息)。不思虑,不预谋”–––––––

“故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藏身)而弗(不)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闭口不言)也,非藏其知而不发(去智不用)无量寿佛 道士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不因为穷困 潦倒而趋时混俗)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无量寿经是佛教还是道教;知(知道)穷之有命,知通(亨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濠水小桥)之上,庄子曰:鲦鱼出入从容,鱼之乐也道家为什么说无量寿佛。惠子曰:子(您)非(不是)鱼,安知(怎么知道)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直木首先被人盗伐,甘井首先被人采竭)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与野兽共处,而不惊动兽群;与飞鸟共栖,而不惊动鸟群)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表顺从世俗,内心独立不羁)”

“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危害身体,捐弃生命)以殉物(牺牲于外物),岂不悲哉”

“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回答者: - 助理 二级 11-26 21:03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

我喜欢这句,但不知道是不是道家的,不过很有深意!朗朗上口!

回答者:米路2006 - 试用期 一级 11-26 21:0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涤初玄览: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尊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道家的无量寿佛什么意思。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

道者开口动舌发言之词也。又云道者,虚无之无也,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无,包罗天地,道本无形,莫之能名,无形之形,是谓真形,无象之象,是谓真象。先天地而不为长,后天地而不为老,无形而自障,无象而自立,无为而自化,故曰大道。经云视之不见,故曰无形。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故为天地也道教为什么说无量佛。育者养也,长养阴阳故为生育也。阳者清也,上腾为天,阴者浊也,下潜为地,天地者乃大道之子也。

自然而生有,造化以成形,故天无精气,无以制66月之明,地无精气无以制山巅镇焉,人无精气无以制身形之存焉,故曰66月禀阴阳之所运行,故知道之无情,随机而所化。又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经云用之不可既,无情而运行66月也,66月者大道之用也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

故元气无形不可名也,经云道隐无名,乃生于天地,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者五行之子孙也。三才者万物之父母也,道者三才之宗祖也。故元气清静不可常名也。凡学道之人,且在观宗察行,若能智性无凝可以登涉大道之径,游于三才之外,常人无所能知也无量寿佛是道家还是佛家。

吾者我也,此明太上自言,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此故亦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之意也。老君匠成天地,开辟乾坤,变化万物,不言我为,缘道法自然,不能名号,一则从有入无或从无入有,隐显无方,存亡自在。岂有常名之称焉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故经云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又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清者天也,正阳之无上腾为天,浊者地也,正阴之无下结为地道士说无量寿佛。夫者发语之词也,夫道能清能浊,能动能静,以至大道无测,常名清浊,动静皆为至道之用。凡学道之士,若能明动静之无,安其位,则至道自来归之,动静合宜故为正色也。

本者元也,元者道也,道本包于元无,元无分为二仪,二仪分为三才,三才分为五行,五行化为万物,万物者末也。人能抱元守一归于至道,复于根元,非返于末,末者化也,本者生也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人能归于根本,是谓调复性命之道者也,南华真经云:生者神凝也,死者物化也,人能归真神,归真神是谓返本还源不可逐物也。

清者天之无也,浊者地之无也,皆因清浊之无生育万物,世人若求长生之道,炼阴为阳,炼凡成圣,皆因清自浊之所生道家的无量寿佛什么意思。动因静之所起,清浊者道之别名也,学仙之人,能坚守于至道,一切万物自然归之。故西升经云:江河淮海,非欲于鱼龟蛟龙,鱼龟蛟龙自来归之,人能清虚寡欲,无为非欲于至道,至道自来归之于人,但能守太和,元无体道合真,万物悉皆归耳。

神者妙而不测谓之神,心者神也,神者心也,心扰则神动,神动则心浮,心浮则欲生,欲生则伤神,伤神则失道,人能调伏其心,内安其神,外除其欲,则自然清静,道家为什么说无量寿佛

本者元也,元者道也,道本包于元无,元无分为二仪,二仪分为三才,三才分为五行,五行化为万物,万物者末也。人能抱元守一归于至道,复于根元,非返于末,末者化也,本者生也道教为什么说无量佛。人能归于根本,是谓调复性命之道者也,南华真经云:生者神凝也,死者物化也,人能归真神,归真神是谓返本还源不可逐物也。

清者天之无也,浊者地之无也,皆因清浊之无生育万物,世人若求长生之道,炼阴为阳,炼凡成圣,皆因清自浊之所生。动因静之所起,清浊者道之别名也,学仙之人,能坚守于至道,一切万物自然归之。故西升经云:江河淮海,非欲于鱼龟蛟龙,鱼龟蛟龙自来归之,人能清虚寡欲,无为非欲于至道,至道自来归之于人,但能守太和,元无体道合真,万物悉皆归耳无量寿佛 道士。

神者妙而不测谓之神,心者神也,神者心也,心扰则神动,神动则心浮,心浮则欲生,欲生则伤神,伤神则失道,人能调伏其心,内安其神,外除其欲,则自然清静,道士说无量寿佛

回答者: - 魔法学徒 一级 11-26 21:05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涤初玄览: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尊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道家的无量寿佛什么意思。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

道者开口动舌发言之词也。又云道者,虚无之无也,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无,包罗天地,道本无形,莫之能名,无形之形,是谓真形,无象之象,是谓真象。先天地而不为长,后天地而不为老,无形而自障,无象而自立,无为而自化,故曰大道。经云视之不见,故曰无形。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故为天地也。育者养也,长养阴阳故为生育也。阳者清也,上腾为天,阴者浊也,下潜为地,天地者乃大道之子也道家的无量寿佛什么意思。

自然而生有,造化以成形,故天无精气,无以制66月之明,地无精气无以制山巅镇焉,人无精气无以制身形之存焉,故曰66月禀阴阳之所运行,故知道之无情,随机而所化。又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道家为什么说无量寿佛。经云用之不可既,无情而运行66月也,66月者大道之用也。

故元气无形不可名也,经云道隐无名,乃生于天地,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者五行之子孙也。三才者万物之父母也,道者三才之宗祖也。故元气清静不可常名也。凡学道之人,且在观宗察行,若能智性无凝可以登涉大道之径,游于三才之外,常人无所能知也无量寿佛 道家。

吾者我也,此明太上自言,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此故亦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之意也。老君匠成天地,开辟乾坤,变化万物,不言我为,缘道法自然,不能名号,一则从有入无或从无入有,隐显无方,存亡自在。岂有常名之称焉道家的无量寿佛什么意思。故经云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又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清者天也,正阳之无上腾为天,浊者地也,正阴之无下结为地。夫者发语之词也,夫道能清能浊,能动能静,以至大道无测,常名清浊,动静皆为至道之用。凡学道之士,若能明动静之无,安其位,则至道自来归之,动静合宜故为正色也无量寿佛能在道家说吗为什么。

本者元也,元者道也,道本包于元无,元无分为二仪,二仪分为三才,三才分为五行,五行化为万物,万物者末也。人能抱元守一归于至道,复于根元,非返于末,末者化也,本者生也。人能归于根本,是谓调复性命之道者也,南华真经云:生者神凝也,死者物化也,人能归真神,归真神是谓返本还源不可逐物也。

清者天之无也,浊者地之无也,皆因清浊之无生育万物,世人若求长生之道,炼阴为阳,炼凡成圣,皆因清自浊之所生。动因静之所起,清浊者道之别名也,学仙之人,能坚守于至道,一切万物自然归之。故西升经云:江河淮海,非欲于鱼龟蛟龙,鱼龟蛟龙自来归之,人能清虚寡欲,无为非欲于至道,至道自来归之于人,但能守太和,元无体道合真,万物悉皆归耳。

神者妙而不测谓之神,心者神也,神者心也,心扰则神动,神动则心浮,心浮则欲生,欲生则伤神,伤神则失道,人能调伏其心,内安其神,外除其欲,则自然清静,

本者元也,元者道也,道本包于元无,元无分为二仪,二仪分为三才,三才分为五行,五行化为万物,万物者末也。人能抱元守一归于至道,复于根元,非返于末,末者化也,本者生也。人能归于根本,是谓调复性命之道者也,南华真经云:生者神凝也,死者物化也,人能归真神,归真神是谓返本还源不可逐物也。

清者天之无也,浊者地之无也,皆因清浊之无生育万物,世人若求长生之道,炼阴为阳,炼凡成圣,皆因清自浊之所生。动因静之所起,清浊者道之别名也,学仙之人,能坚守于至道,一切万物自然归之。故西升经云:江河淮海,非欲于鱼龟蛟龙,鱼龟蛟龙自来归之,人能清虚寡欲,无为非欲于至道,至道自来归之于人,但能守太和,元无体道合真,万物悉皆归耳。

回答者:黎静刘岳 - 试用期 一级 11-26 21:06

道家经典语录以<道德经>最为代表,这里由于只能回答一万字以内,因此我将<道德经>前十九章及其译文回答在上面,如果看了后觉得还不够,希望要全文的话,这是我的电子邮箱:,你发电子邮件给我嘛.我把全文给发给你.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PS:道德经之外的道家~~~~~~~~~~~~~~~~~~~~~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凡人心险于山川”–––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

“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沿规律窍门而生存。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

“古之真人,其寝(睡觉)不梦,其觉(醒来)无忧,其食不甘(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庆幸活着),不知恶死(不忧患要死)”––––––

“不以心捐道(不以主观改变客观),不以人助天(不以人为妨碍自然),是之谓真人

“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战而赢得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鱼儿与其以唾沫相互湿润,艰难活命,不如相互忘却,遨游于江湖自然之中;与其赞誉尧舜明君、指摘桀纣暴君,不如忘却是非,回归自然之道)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地载着我的形体,使我生活劳苦,使我老年逸乐,最终以死使我得以

“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生为累赘,死为解脱)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鱼而忘情于江湖,人忘情于自由之道)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不奔走操劳,去掉聪明才智,忘掉肉体,摒弃知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乘骑渺茫之鸟,出于宇宙深处,遨游于虚无之境,倘佯于无限之野)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境界最高的人,其心如镜子,照物而无情,不将就,不奉迎,不掩藏感情,所以他能轻视外物,用心不伤)。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当今的仁人志士,举目远望而生忧患之心。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指放纵欲望)而饕(贪婪于)富贵”–

“天下莫不以物(外物)易(改变)其性(本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为蝇头小利而献身),士(知识者)则以身殉(牺牲于)名,丈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伤害本性),以身为殉(以人身殉物),一也

“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与禽兽共同生存,与万物共同生长。不分君子小人,大家都无知;真实人性得以守住,大家都无欲,这叫做返璞归真。返璞归真,那么人民得以存养天性)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契约,砸烂玉玺,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折断秤杆,人民

“多男子(男孩)则多惧(担心),富则多事,寿(长寿)则多辱”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掉自己)。忘己之人,是之谓之入于天(天人合一)”

“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知道乐天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不受万物牵累,不受鬼神干扰)

“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单纯),民有其亲。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休息)。不思虑,不预谋”–––––––

“故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藏身)而弗(不)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闭口不言)也,非藏其知而不发(去智不用)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不因为穷困 潦倒而趋时混俗)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知道)穷之有命,知通(亨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濠水小桥)之上,庄子曰:鲦鱼出入从容,鱼之乐也。惠子曰:子(您)非(不是)鱼,安知(怎么知道)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直木首先被人盗伐,甘井首先被人采竭)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与野兽共处,而不惊动兽群;与飞鸟共栖,而不惊动鸟群)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表顺从世俗,内心独立不羁)”

“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危害身体,捐弃生命)以殉物(牺牲于外物),岂不悲哉”

“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好了,关于无量寿经是道家还是佛家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大家的问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