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鲁(2022)0000016
首页 超度 正文

七月十五祭奠有什么讲究

 2024-12-05 11:56    0  0 赞

七月十五祭奠有什么讲究

【本期文章导读】

七月十五祭奠有什么讲究

七月半是祭祖吗

七月十五祭奠有什么讲究

中元节祭祖要准备以下的东西:

1.香烛:香烛是清明扫墓必备的,最重要的物品。不仅要在先人目前点燃香烛,还要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护好墓地,保佑先人亡灵七月十五祭奠有什么讲究。

2.纸钱:纸钱是要烧给逝者的,以便他们在阴间有钱花,务须要焚烧干净。

3.素酒:扫墓过程,等于带着吃食来为先人过节,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为扫墓必备。

4.水果点心:水果以各地时令水果为宜,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点心可视具体情形而定。

5.饭菜:以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为佳,很多人会在祭奠先人的同时,向孩子们讲述先人生前的事迹,让下一代勿忘祖先七月十五需要祭祀吗。

6.鲜花:菊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清明上坟一般以菊花为宜,白色菊花尤其对景。

7.“包袱”:“包袱”,即扫墓者(逝者家属)给逝者带的吃穿用度之物,因为用白纸糊一大口袋而得名,内装冥钞、金银、以及各种纸做的“元宝”,“衣服”,“家具”等等7月15祭祀有什么讲究。 “烧包袱“是祭奠逝者的一种重要形式,将”包袱“烧了,就是将这些物品送给了先人。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七月十五祭祖的规矩和仪式。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

七月十五这一天到来时,主要是上坟祭奠祖宗,在坟头“压纸”,告诉祖先此墓已经有后来人祭扫。

或用纸做灯,焚烧于坟前,意喻亡人前程光明农历七月十五怎样祭祀祖先。如果先人亡故满三年者,儿女们要在这一天脱去孝服,改穿常衣,俗称换孝。

七月十五祭奠有什么讲究

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7月15祭祀有什么讲究。

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全家平安幸福。自己平安幸福七月十五如何祭祖。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中元节祭祖祀先活动一般在当天中午进行,家家备办丰盛的菜肴酒饭,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摆满24味全席,摆上七双筷子、一壶酒七个爵杯,正中又摆上果盒馔盘,果盒一般为六棱柱型坚木雕刻花饰,馔盘也用坚木雕成长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黄花菜、干笋丝和红枣等六味素菜,俗称“六味斋”7月15祭祖有什么讲究。

筵席摆好,主人点了三条炷香,点了大红双烛、拈香跪拜如仪,请祖宗来享祭宴,并希保庇儿孙一家康健平安、家景发达等等,稍停方卜杯讨得允准,才焚烧金银冥币,待金纸焚烧殆尽才可以撤筵七月十五祭祖的规矩和仪式。

同日对供奉在厅堂的神佛,则敬献三牲,所谓三牲即一项主牲配两种边牲,主牲一般是煮熟的五斤带蹄大猪脚,边牲通常是煮熟了的鱼、鱿鱼、目鱼和鸡,如厅中奉有观音佛祖,因观音妈不茹荤,经常用新鲜水果供奉。因神佛比祖先级别高,所以只能供献“金纸”,银服之类较不值钱不能体现善男信女的诚心,所以不在奉献之列农历七月十五怎样祭祀祖先。

中元节祭祖祀先敬神佛之外,主人还顺便孝敬厝主、地基主、灶神、床母,乃至牛棚、马厩、羊圈和猪栏诸神祗,以五味筵碗及银服奉敬即可。

七月十五祭奠有什么讲究

七月半是祭祖吗

1. 七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罕见的“三教合一”的日子。

2. 在儒家或民间,这是稻谷成熟的季节,古人以新谷供奉祖宗,希望得到先祖的庇佑,古人认为万物本源,从来处来,归来处去,“归去来兮”,死亡原本是返归本源的过程,故名“归”节,最后不知道被那个杀千刀的谬传为“鬼节”,严格的说,应该叫做“祭祖节”或“孝亲节”才对;

3. 在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是佛教著名的传统节日。“盂兰”,梵文音译“”,意思是“解倒悬”,倒悬就是身体倒挂的意思,凡是倒挂过的人都知道那种头昏脑胀的痛苦,用来比喻饿鬼生存的苦逼状态,“解倒悬”的意思就是拯救那些饿鬼;“盆”则是专指供奉用的器皿。

4. 七月是佛教的孝道之月,也是共修之月,更是供僧之月。在印度,4-7月都是雨季,小虫子到处乱爬,僧人出行化缘容易踩到,为了不误伤虫子,佛祖要求自4月15-7月15日(农历),全部僧人都闭关打坐,称为“夏安居”,故七月是修行之月;目连原是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之一,本名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故事正如《目连救母》的电影上一样,母亲因生前好食鱼籽,肆意杀生,不敬僧佛,死后堕入饿鬼地狱,目连使用神通救助母亲无效,请求佛祖帮忙,佛祖告诉目连,在夏安居结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七月半,让目连准备素斋美食,供养全部僧众及菩萨罗汉,然后大家一起“发功”将目连之母救出地狱。这一天(七月十五)大家都很开心,所以称为“佛欢喜日”,也是“盂兰盆节”,又因为目连供养了诸天神佛及僧众,所以供僧就成为七月的特色,故称“供僧之月”,也因为目连对母亲的赤诚与孝道,故将七月称之为“孝道之月”。

5. 道教则由原始的天、地、水自然崇拜,衍生为人格化的三官大帝:天官尧帝、地官舜帝、水官禹帝三位“高管级神仙”,故有上元节(元宵节)天官赐福、中元节(七月半)地官赦罪、下元节(十月十五)水官解厄,七月半正是道教的中元节,地官大帝率领诸地神仙,前来民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所以地狱里的鬼们就有了这一个月的黄金假期,用现在的话来说,从初一“鬼门开”到三十“鬼门关”,就有了鬼们到人间旅游休假、看望家人的长假。所以中元节也是民俗的家祭,有种种以“放河灯”为代表的一系列习俗活动来祈福超度。陆游老先生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是这一天了!

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七月十五祭奠有什么讲究以及其他几个相关问题都有了比较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