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鲁(2022)0000016
首页 超度 正文

过世100天有什么讲究

 2024-10-16 16:55    0  0 赞

过世100天有什么讲究

【本期文章导读】

过世100天有什么讲究

死者犯七的说法

丧事7天都干什么

过世100天有什么讲究

1. 这是提醒活着的人要为亡者超度和行善积德修福报。而不是那些敲锣打鼓的祭祀,除了吵闹,对亡者没啥用处,特别是杀生和用肉食祭祀,还有恶报人死后的一百天有哪些讲究。

2. 普通的祭祀给亡者带来的利益很少。

3. 真正想为亡者好,就为亡者念佛、念佛经超度,为亡者行善积德修福报。

4. 这是民间习俗,取“百分百圆满”之意,并没有别的依据

死者犯七的说法

死人犯七是民间风俗中的一个说法,所谓的犯七,就是亲人逝去后,我们是要给亲人过七的,即头七、二七、三七、七七等,如果这个时间正好与阴历的初七、十七或二十七重合的,就是所谓的犯七了过世100天有什么讲究。

民间认为每七日,死者要过一阎罗,故请僧道诵经、焚楮,以为“超度”。按民间说法,逢七的日子,正是亲人在阴间接受审判和处罚的时候,因此,这一天不能去祭祀,可以提前或推后人死后过一百天是什么意思。如果实在不能避开的,可以在坟头插一把小红伞或小红旗,大声呼喝,撵走判官,让亲人少受罪。

《西藏生死书》锁甲仁波切著,里边讲的很清楚。简单说,普通人这辈子过完,从死的开一刻开始,一般要经过7个7共49天的中阴阶段,然后再投胎进入来世一段新的生命人死后一百天会啥样。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亲属要帮忙的话,一开始的七天(头七)最重要。

1、放阿弥陀佛的念佛声音或音乐7 天人死后100天什么讲究。如果家里人信佛或者不反对,可以在他最后断气的地方放佛教念阿弥陀佛的音乐,如果死在医院那就在家里他生前最后呆过的房间放,放的时候找他生前最喜欢的东西放在念佛机或电脑、DVD放念佛的旁边,放的音量不用很大(中阴身能听见的),不要吵到邻居。

过世100天有什么讲究

过世100天有什么讲究

2、家人在一两个星期以内尽可能少吃肉,能吃素更好。最起码不要杀动物祭祀他,会加重他的恶业。

3、如有可能,家人最好放生鱼到水塘里,心想把放生的功德都给他人死100天有什么讲究。家人不去,你就一个人去买一条鱼放生,把功德都给他也可以,真的有用。

佛教不是封建迷信,是经过几千年很多人验证的。

丧事7天都干什么

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人去逝一百天有啥讲究。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1、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人死后过一百天是什么意思。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

“一七”,即人死后七日,丧家举行隆重仪式,设灵位、供木主,上香叩拜,烧纸箱焚楮镪,请僧道诵经、拜忏过世100天有什么讲究。

“二七”,祭礼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祭奠,烧纸楮,请道士诵经等。

“三七”,亦称“散七”,这夜,孝子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称谓,或上坟焚香接亡灵回家,家中设奠人死后为啥要过百天。

“四七”,祭礼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焚纸楮进行祭奠。

2、“五七”,在七七中,五七祭仪尤重,这天,丧家举行祭奠,焚楮烧纸,请僧人、道士放焰口人死后一百天会啥样。亲友也携纸钱、锡箔元宝(也有送现金)助祭,丧家要办酒席招待。

“六七”,祭奠一般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焚纸楮祭奠。

“七七”,又称“满七”,“断七”,祭过此七,烧七即完成。“七七”后,孝子才可“弟头”、“修面”和到亲友家做客人死后为什么要过100天。

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人死后100天什么讲究。此俗汉代尚无记载,大约与佛教传入中国有关,南北朝时已多行之,后世沿而不改。佛教《瑜珈论》谓人死后,为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七日终,不得生缘,则更续七日,至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以故有“七七”之期及逢七追荐之俗。一说,人初生以七月为腊,一腊而一魄成,经七七四十九而七魄具;死则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经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泯,此为道教魂魄聚散之说。第七个七日,民间又称为“断七”、“尽七”、“满七”。比较受重视的是头七、五七与尽七人死后一百天会啥样。《北史.胡国珍传》:“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至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牡丹亭.遇母》:“空和他做七做中元,怎知他成双成爱眷?”《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人死100天有什么讲究。”又第四回:“光阴弹指,七七之期已过。”参阅明田艺蘅《春雨逸响》。

做 七

3、民间相传,做七习俗始于唐初,大致情节是: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曾嘱咐太子:死后每隔七天须由亲人为其摆一次荐宴,烧一回纸钱,前后共七次,至七七四十九天止,使其灵魂得以顺利超度。其中“五七”的置办,尤应丰盛,等等。太宗死后,太子遵旨一一照办。其后公卿百姓纷纷仿效,由此形成做七习俗。这种故事当然于史无征。有人指出,做七习俗虽然自唐初起盛行,但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相反,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从该俗的实践看,做七既请僧众诵经,也请道士诵经,而民间关于做七由来的种种解释,多与道教的地狱结构及功能的宣传相吻合。清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二还结合做七习俗起于元魏、北齐的历史背景来对此论证:“按元魏时,道士寇谦之教盛行,而道家炼丹拜斗,率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送终,而有此七七之制耳。”他还引证《韩琦君臣相遇传》:宋仁宗驾崩,英宗初即位。光献太后对宰臣韩琦说:“当初立他(指英宗)为皇太子时,臣僚多有言不当立者。恐他见后心里不好,昨因斋七,并焚于钱炉矣。”这个引证别有深意——众所周知,宋朝自太宗以后,道教一直备受尊崇,到真宗时更受到无与伦比的偏爱,还出现一个所谓“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成为赵宋皇家的祖宗,从而使道教跃居“国教”地位。如果做七是佛教所创,很难想像会替已故皇帝行此奠仪的。

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此外如天以阴阳二气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生万物,谓“七政”,人得阴阳、五常而有“七情”,故天之道惟七,人之气亦惟七;以及《易·系·复》曰“七日来复”,《礼记·檀弓上》日“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都是本此道理而来,也都是后世做七习俗的信仰内涵所在。不过这些观念和旧礼又是怎么具体变成做七习俗的呢?仍是一个迄今无人作出说明的疑问。

还有人推测,做七习俗的原型是“虞祭”,即周代时“国人”于父母葬后迎其魂灵于殡宫的祭祀仪式,“虞”就是“安”的意思,即使亡者之灵得到安息。按礼制规定,举行虞祭的时间和次数因死者地位的不同而有区别,士之丧三虞,大夫之丧五虞,诸侯之丧七虞,每次虞祭皆以七日为期。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大夫都僭用诸侯的七虞之礼。再往后,秦并六国,改朝换代,只要有条件谁举办七虞都行,最终流变成了通行民间的做七习俗。

上述诸见以及相互间的驳难,各有一定的根据和理由,可见做七的起源与涵义之谜,仍有待继续剖析。

好了,关于过世100天有什么讲究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大家的问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