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导读】
什么叫僧道
1. 佛家的出家人成称为“僧人”,也叫僧或者“和尚”,不出家但信佛在家修行的叫居士。
2. 道家的出家人称为“道士”或者简称“道”,以年纪称“老道”、“道长”等;以姓氏称“张道”、“刘道”等;尊称时称“高道”,自谦或者称“贫道”等等什么是道教,什么是佛教。当然还有很多讲究,此不赘述。
3. 希望能帮到您!
4. 居士,天师,沙尼,圣僧还有不少称呼呢
道教和佛教有什么区别知乎
从根本上来说,佛教道教都是为了一窥宇宙真相,但是道教的目的是修身养性,最终达到与天同寿、长生不老的境界;而佛教的目的则是明心见性,最后是解脱生死、超越轮回。二者其实有本质的不同佛教道教区别。
譬如以对待鬼的态度和方式来看,是不一样的,道教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先降伏、再抓捕,然后能超度的超度,不能超度的就打散,让它魂飞魄散僧道 佛道 区别;而佛教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所以大慈大悲,一律超度到佛国净土
一、起源不同:
1、道教是我国的原住宗教,早在东汉时就已经出现。它以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为基础,以道家学说为理论支柱,通过糅合鬼神祭祀、神话传说、方技巫术等民间信仰发展而来。其尊老子为神明,将老子的著作作为经典传颂佛教跟道教有什么区别。
2、佛教则是外来宗教,其传世人释迦牟尼比孔子的生活年代还要靠前,所以其比道教出现得早,后者在东汉时期才建立起教派,而这时,释教也恰从中亚各地区传入中国。虽然是外来宗教,但是释教的适应能力极强,为了发展壮大自己,对自己进行本土化改造什么是道教,什么是佛教。
二、世界观不同:
2、而在佛教眼里,道教神明虽然修炼成了仙身,拥有了极长的寿命,但仍在轮回之内,仍然要受苦,是一种不完全的超脱啥是道教啥是佛教。由此可见,这两教之间都对对方的修行表示怀疑,无法在本源问题上获得意见上的统一。
三、修行目的不同:
1、道教将“道”作为万物的本源,徒众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求得正道,羽化飞升。成仙后就可以返老还童、长生不老,这是其对人生的极致追求,是俗世享乐祈愿的一种变形。仙们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远离红尘,不受世俗拘束什么叫僧道。
2、佛教认为人世皆苦,只有超脱生死、不入轮回才能够获得解脱,所以他们的修行也是为了求得正果。
佛教的普渡众生是什么意思
我们知道,佛最初是外来的宗教和文化,但是传入中国后又不断的被“中国化”了,中国的佛教和印度的佛教肯定有很多的区别。儒家和道家是中国的本土文化甚至也可以说是本土的“宗教”,所以,这里笔者把佛教、道教、儒教都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道教佛教还有一个是什么。
先说佛教、道教、儒教之异
第一、佛家讲“超世”,道家讲“出世”,儒家讲“入世”
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人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无能为力,所以要忍受和超脱----即“超世”。要忍受和超脱,就要放弃各种欲望,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磐(无苦的极乐世界)。佛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什么是道教,什么是佛教。
道教认为,个人修养的提升乃至成仙明道,根本在于个人的修炼,跟别人没有关系,主张远离人群到深山老林找块地方修炼。道教的修炼方法上也充分反映了道教的“出世”思想僧人属于佛家还是道家。道教运用内丹和外丹进行修炼。所谓内丹就是气功,外丹就是服用长生不老药。而修炼内丹和外丹都是个人的事,秘密的事,需要远离社会,所以,道教是主张出世的。
第二、佛家重心理,道家重生理,儒家重做人
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僧人属于佛家还是道家。
儒教是礼法,要求如何做人,每个人应该怎么做。儒教崇尚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哪怕削足适履也要人来适应宗法社会的纲常,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教跟道教有什么区别。
佛家讲的是净,道家讲的是静,儒家讲的是敬僧人属于佛家还是道家。佛家讲的是养心,道家讲的是练气,儒家讲的是修身,真正求道者三者缺一不可。
第三、佛道儒三教各自特征
佛教兼伦理和功利、理性和巫术而有之,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生存智慧和处世机巧。道教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具有相当的巫术性质,更多的适应了当时底层民众的需要。儒教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伦理型或道德型宗教的特征佛教跟道教有什么区别。
道家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步走向了一条比较隐逸的道路。道家不太喜欢做“普渡”的工作,也就是不太重视对全民的“普及义务教育”。道家传授弟子特别重视弟子的“根性”,也就是所谓“天资”。你的根性不行,你不是这块料,道家就不会收你做弟子什么叫僧道。
佛家与道家的隐逸和比较“清高”的作风相反,特别喜欢普渡众生,讲究“三根普被”。也就好像我们现代的义务教育,佛教也喜欢普及他们义务教育。佛教主张“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主张“普渡众生”。佛教的这种群众化大众化作风,使得佛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广为流传,发展传布比较快。
儒家主要是在读书人中进行教育。他们不像道家的隐逸,也不像佛家那么普渡众生,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传布教义和思想,所以儒家弟子往往是“书生”。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三教”的“教”字具有不同的含义:佛教是宗教没有疑义,佛家即指佛教文化;道教与道家存在异同点,因为道家指老庄之学,而道教却并非老子本人创立的;至于儒教作为人文宗教,由于缺乏宗教形式,一些人只承认说儒家文化带有宗教性质。
第四、修行方法的差异
在修行的方法上,佛家的修行方法较为多样化,所谓“十万八千法门”,就是说佛家的。有种说法是道家的法门也是从佛家中来的,这个不去追究它,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佛家修行方法之多。人们经常看到的佛教徒口念“阿弥陀佛”就是一种修行方法,叫做“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是佛教界当今最为流行的法门。
道家的修行方法是重视修持心性,就是着重心性的磨练和自我把握。道家的修行多选择在深山清净之地,所以一般人往往难以看到道教徒。
儒家往往把读书本身作为一种修行方法。儒家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你读书用工,方法得当,你就变得精气神十分旺盛,身体素质和人的气质都会得到巨大的优化,看起来会相貌堂堂,气宇不凡。
再说佛教、道教、儒教之同
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佛、道、儒三教长期存在着严重的门户之见,彼此隔阂甚至相互诋毁。不过,历史上三教真正学有所成者,往往倒是能够屏弃门户之见,主张三教平等,相互学习。在很多佛、道、儒的经论中,往往能看到佛、道、儒三教被许多大德高僧高道们常常动辄“释曰”、“儒曰”或“道曰”,将各家说法平等的列置一块、相互贯通、融为一体,来说明同一个道理,因此又有“三教一家”之说。
笔者认为,佛道儒三教确实有相通甚至相同之处。它们的同,最主要的是佛道儒三教都要求克制人的感官欲望,主张人不要被身体本能牵制和奴役,回到人心灵的自然宁静。三教都把心静定为人生的追求,一切的说教和修行都是为了使人达到心灵的宁静。
在养生上三教具体有以下共同之处:
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提出了“养性”之说,强调“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
第二:强调精神摄养。“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病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病还是病生时”。
第三:主张饮食调养。如提出“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忌其粗硬生冷”,及“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第四:重视起居护养。“凡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皆须巧立制度”。
第五:注意药物扶持。如老年人医药调治应采取“扶持”之法,即用温平、顺气、补虚和中、促进食欲之方来调治,切不可竣补猛泻。
第六:强调不可纵欲。“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
第七:提倡顺时养身。要“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怡奉亲,慎无懈怠”。
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什么叫僧道以及其他几个相关问题都有了比较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