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鲁(2022)0000016
首页 还阴债 正文

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

 2023-08-08 12:01    0  0 赞

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

【本期文章导读】

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

佛家讲因果道家

道家儒家佛的区别

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

佛教从来就没有说过宇宙不会走向断灭,而是反复强调,一切事物都有成(形成)住(存在)坏(毁坏)空(消亡)的过程,佛也不例外因果是道家思想还是佛。

1. 至于灵气一类,都属于修行者的超能力,能够运用宇宙自然的规律而已,佛教把这一类超能力称之为“神通”,分为六大类,又名“六神通”了凡是道家还是佛家。

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

何止佛教认为宇宙不断灭?

2. 道家的易经,周而复始,亦是轮回之义,不灭之义也,大道常存,亦是不灭之义。

若诸法能走向断灭,则世间一切因果关系、逻辑、因果律、道理,物理,都没理由存在了。

3. 佛者,太极也,太极不灭,何是太极?本质也,空间也,道家的灵气,与佛教的神通,是一个意思。

道家的灵气,也是一种能量,所谓神通其实是能量的一种运用方式道家怎么修行开天眼。佛教认为没有什么物质是可以永恒的,宇宙的成住坏空是宇宙的规律,就和人有生老病死一样是自然规律。

佛家讲因果道家

1. 因果定律是客观定律,翻译成科学用语就是“从量变到质变”,所以道家也讲因果的。

2. 所以,我觉得你想问的是佛教、道教的差别。简而言之,佛教重来世,道家重今生道家真理与佛家真理。佛教分为世间法(求今生及来世福报)和出世间法(了脱生死及生命的升级换代),道家求的是延年益寿,追求宇宙大道,所以佛道有相似之处(历史上佛道曾多次融合过,譬如佛教的观音菩萨是道教的观音大士或慈航真人,佛家的开光借鉴了道教的开光仪轨,等等),但在生命的终极追求是有差异的。

3. 因果是道家讲的,佛家是后来讲的,只是佛家传播面广才被误认为因果是佛家的。

4. 现在因果一词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定义的

5. 在佛教诞生之前中国就有万物循环的说法了

道家儒家佛的区别

净空法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称他作“佛”,称庄子、称孟子为“菩萨”;了凡是道家还是佛家

1. 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慈悲到极处,用什么?教化,教学道家怎么修行开天眼。如果信仰宗教的人对于宗教的教义都能通达明了,他会爱所有的宗教。为什么?所有宗教源头是一个自性里头真诚的爱心,变成宗教教学的根底、根源。

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讲了五句话,末后一句话最重要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你问宗教从哪来的?自性变现的。佛教,自性变的;基督教,自性变的;伊斯兰教,自性变的。所有的宗教全是自性变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是一体。连《庄子》里面都有这么一句话,庄子那个时代佛教没到中国来,他说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话是佛说的,那我们要问,庄子是不是佛?是。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称他作“佛”,称庄子、称孟子为“菩萨”;释迦牟尼佛如果生在中国,中国人就称他“圣人”,中国人称“圣人”、称“贤人”,“圣贤”。所以称呼不一样,他们达到的境界是平等的修行是道家还是佛家。何况大乘经上常说一句话“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说得广、说得深,一切众生,包括释迦牟尼佛、包括所有的宗教没有一个例外的,所以成佛因果是道家思想还是佛。

佛的境界是什么?六根缘外面境界,眼见色看得清楚,耳闻声听得清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心里头一念不生,不起心不动念,这叫佛,这就成佛了道家讲自然佛家讲什么。

有起心动念,这叫“菩萨”。菩萨起心动念,但是没有分别执着,这个要知道。

2. 有分别,没有执着,阿罗汉。阿罗汉有分别,没有执着,有起心动念。

凡夫见色闻声,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通通有,六道凡夫道家讲自然佛家讲什么。这里头有善有恶,起心动念有善恶,分别执着有善恶,都在心意。儒家教我们“诚意正心”,跟佛法给我们讲的“断烦恼”,一个意思,讲的是一桩事情。

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

如果你把所有宗教经典细细去研究,百分之八十相同,不同的小部分,那是个人居住环境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是这个地方差距。道理行法都一样,没有人教人杀生的道家真理与佛家真理。“

净空法师---你能说《四书》不如佛经吗?不可以说,我眼目当中《四书》就是佛经,是佛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道家讲道法自然,佛家讲什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称为“经”,

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要用真心,它相应,妄心不相应道家怎么修行开天眼。妄心恶转恶,行,愈转愈严重;恶转善,转不过来。用真心很容易转过来,为什么?真心本善。

3. 你看儒家所讲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那是自性的性德,那不是外来的。用真心,它就现前,妄心,它就不见了。“止于至善”是谁?佛陀。菩萨还没有达到,还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不能叫“至善”佛家与道家修行方法的区别。“至善”是善圆满了,圆满的善才叫“至善”。他还有一点欠缺,不圆满。所以“至善”是正觉,必定正觉,“至善”。

你能说《四书》不如佛经吗?不可以说,我眼目当中《四书》就是佛经,是佛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它里面所讲的话,不是说“等一下,让我想想看再给你说”,不是。他没有“想想看”,你一问他马上就答复你,没有思考,那是什么?那是自性,从自性流出来的,止于至善。这就说明,只要称之为“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称为“经”,《论语》、《孟子》是独立的,“十三经”里头独立的,《大学》《中庸》是《礼记》里面的两篇,“十三经”,这“十三部”都称之为“经”。既然是“经”,就是自性流露出来的,跟佛陀的经典等量齐观,用平等心看待,真经。

“注解”那都称为“论”。“注解”里头有圣人说的,那跟经没有两样;有贤人说的,有君子说的,那个就不一样了。

“至诚感通”,“诚”太重要了!《中庸》说理论,理论归纳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这一个字——“诚”。

“诚”什么意思?经里头有说明,说一个很简单的——“不自欺”,你真正能做到不欺骗自己,这是“诚”。人,一定是先欺自己,再欺骗别人;不欺骗自己的人,肯定不会欺骗别人。

4. 《佛藏经》:外道经书无真实语。法应憍慢贡高自大。何以故。是事不为厌离。不为寂灭。不为得道。不为涅盘。是人毁坏信等善根故。于一切处不信有功德。如不男人于诸人中皆谓如己 。

佛是这样评判外道的: 外道虚妄说 皆是世俗论 以邪见因果 无正见立论 。( 出自 《楞枷经》)

“ 以何义故名为菩萨。能常觉悟众生心故。如是菩萨虽知外典。自不受持亦不教人。如是菩萨不名人天非五道摄。是名修行无障碍道 。”

——《优婆塞戒经》

、“ 若于世俗外道典籍而不远离。我则说为斗诤根本是佛法难 。”

5.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僧务外学

儒者之学,以六经论孟等书为准的,而老庄乃至佛经禁置不学者,业有专攻,其正理也,不足怪也。为僧亦然。乃不读佛经而读儒书;读儒书犹未为不可,又至于读庄老;稍明敏者,又从而注释之,又从而学诗、学文、学字、学尺牍,种种皆法门之衰相也,弗可挽矣 !

[注释]

6. 六经:指书、诗、易、礼、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译文]

儒家做学问,惟以“六经”、《论语》、《孟子》等书为准则,对于《老子》、《庄子》乃至佛经一概禁置不学。为了专攻一门学问,可说是正当的道理,不足为怪。作为出家人也应该这样,学有所专,方可有成。

然而现在却有许多出家人,置佛经不读,偏要去读儒书;读儒书还未尝不可,又进而读《庄子》《老子》;稍聪明的人,还为儒家、老庄著作作注释;更有些人,还埋头学作诗,学写文章,学书法,学书信等等,这种种都是法门趋于衰微的现象,真是已达到难以挽回的地步了啊!

出家就该弘扬佛法,现在有人出家却打着要弘扬什么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旗号。歪曲佛法。传播邪见。极为恶劣。灭佛毁法,罪业深重。(转)

对于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的问题,以上都有详细的解答和解释,可能内容有点多,大家要耐心看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