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鲁(2022)0000016
首页 还阴债 正文

道教符咒图解

 2023-07-20 08:50    0  0 赞

道教符咒图解

【本期文章导读】

道教符咒图解

什么除咒灵

画符常用咒语

道教符咒图解

宝箓,是一种道教符书,被用作入道凭信与行法依据。道教理论认为箓由自然之?结成,由神人传授。《正一修真略仪》云:「神符宝箓,其出自然,故於元始赤明浩劫之初,浑茫之际,空中自结飞玄妙气,成龙篆(按:一种符字,笔画曲折每成龙形。)之章,乃元始神尊化灵应气然也。」箓的功能在於召役鬼神,「箓以检劾三界官属,御运元元;统握群品,鉴骘罪福,考明功过,善恶轻重,纪於简籍,校诫宣示之文;掌觉灵图,推定阳九百六天元劫数。又当诏令天地万灵,随功役使,分别仙品,众官吏兵,亿乘万骑,仙童玉女,列职主事,驱策给侍之数目。浩劫无穷,太上十方至真众圣,皆互禀师资,结盟受授,从俗登真,永保生道。」(《正一修正略仪》)故得其箓者,方能召唤箓上神吏兵将护卫身形,或役之施行道法道教符咒的画法与用法道教常用符咒。同时,它对受箓者也是一种约束,故云:「箓者,戒箓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后登真。」(同上)

道箓的主体是神名及相应符、图、神像等,但各种道箓总是以入道者合的盟誓开头,成为定格道教符咒有用吗。譬如上清派的法箓中有一种《八威召龙箓》,首段文辞即是盟誓:

维某年某月朔某日,某州县某宫观受某法箓某岳真人姓名。恭诣上清大洞法师某君门下,拜受上清回车毕道玉清秘箓、大洞真经等,誓依玄科修行,救人接物。如违誓约,甘受实考,以身谢天地水三官,不敢怨恨。急急如太上玄科律令道教符咒什么原理。

这种格式在其他道箓中都差不多道教各种符咒画法讲解。「恭诣上清大洞法师」云云,在其他道派中可改成该派宗坛或道首名号,如正一箓中常称「恭诣龙虎山嗣汉天师门下」,所设誓约则差不多,只是有些道箓中应守道戒和应具道行记载稍详。

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了正一、灵宝、上清、神宵、清微、净明等法箓,以作入道凭信和道阶标志道教符咒有用吗。以箓作为传承凭信和施法依据的道派世称符箓派,各符箓道派的箓一般分为若干种,每一种箓在施行法术中具体功用不同。正一派的《星纲五斗箓》佩以踏罡步斗,《考召箓》以行考召鬼神之术。同时,法箓又是与道阶相对应的,如正一法箓原有二十四阶,神宵法箓有七阶。唐代道教从正一法箓,经三皇法箓、灵宝法箓依次递升,直到最高的上清法箓,总计一百二十阶,最为完备。元以后,神宵、清微等法箓渐并入龙虎山正一派,元、明时代又由龙虎山大真人总领茅山(上清)、合皂山(灵宝)和龙虎山(正一)三山符箓,符箓派遂以正一道为代表,正一法箓也增至三十六种。迄今为止,法箓的授受仍是正一派宗教活动的大事,授箓时须举行重大仪式,受箓后的道士方有做法师的资格道教符咒写的是什么。

楼上给出的答案几乎是属小说和民间传说内容,没有经坛法师的资格怎么可能去开坛,而那些流传的方法几乎是编造和民间巫师们喜欢用的类型道教符咒的作用。

借乾坤之气为己用。

达到,到家所追求的“和”的境界

什么除咒灵

1、除灵吗?只要除灵的吗?

2、驱低级恶灵咒:那涅多亚拉,那涅多亚拉,那涅多亚撒雷得,那涅多亚略道教符咒有用吗。 除灵破魔障咒:南幺三曼伐罗设汗。

3、这两个很灵!

4、对了,鬼节是哪一天?

5、太多了 传承下来的都管用

画符常用咒语

符咒的种类成千上万,施用的方法举不胜举。例如,施用咒语的方法,有默念、轻声念、大声念;有书而或埋或焚,等等道教各种符咒画法讲解。施用符篆的方法就更多了,有佩戴在身,贴于患处;有贴于或放于着怪处;有火化为灰,将灰溶于水中,以符水洗头面,洗全身,或以符水擦拭、喷洒全身;有食符法,食符法又有将表(纸符)直接吃下去的“吞服”,将符焚烧后的纸灰溶于水中而喝下去的“喝符”。“喝符”还有热喝、冷喝等方式。此外,还有埋于地下,投于水中的,等等。尽管施用符咒的方法千差万别,但在施用中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必须遵循。 符咒术的施行,不像***中的求神、求佛,只是顶礼膜拜,或以香火供祭就可,而要凭借一定的手段去积极地影响外界。正因如此,在施用符咒时,往往要采取一定的动作来配合符咒使之作用到被施用了符咒的对象上,这就是所谓的“咒动”道教符咒的原理。咒动包括禹步、掐诀、吐唾液、摇头晃脑等。

道教符咒图解

禹步是道士作法时的一种特殊步伐,传说大禹治水时“届南海之滨,见马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道教符咒的作用。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按胡先生在书中的解释,此句中的“白虎”为道教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类代号,下文中的“白虎”之义同,指方位而言,非真以钗和刀刺虎也。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末世以来,好道者众,求者蜂起,推最初的禹步并不复杂,如葛洪《抱朴子内篇》记载的禹步步法为:

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左,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一丈二尺,后有九迹道教常用符咒。或者是

道教符咒图解

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道教符咒的原理。如此,禹步之道毕矣。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

到了后来,禹步的形式越来越复杂,不仅步伐有种种讲究,而且要不停地念动咒语,存想各种神祇随步而来,或存想自己足踏星斗,面谒神灵,求神禳灾祛祸,保佑平安。《抱朴子内篇》所提到的“三步九迹”的禹步法道教符咒的画法与用法。是进一步复杂化了的禹步形式。走禹步本身似乎就是在画符施符。

掐诀是施用符咒时应加以配合的一种手势。其作用是可通真制邪。《太清玉册》说:“捏(也即掐——引者)诀者,所以通真制邪,役将治事各不一。罡诀有七百余目,今所用者不多。四维,八方,自四指根逐节数共十二,按十二辰分出:八卦、七星、九宫、三台,各主其所行之事道教符咒什么原理。”这就是说,不同的掐诀手势,在不同的符咒术中具有不同的功用道教符咒写的是什么。如召神要用紫微印这种手势。其法为以小指从第四指背过,用中指勾住,大指掐第四指第三节,中指掐掌心横纹,二、四指伸直。它象征着握有紫微大印,据说此印可以“指挥一切鬼神及召三十六将”来降伏恶鬼。又如拘邪指:左手指平伸,然后先拢第四指、小指从四指背入中指,勾掐掌心,大指压中指,曲转大指头压定二指。其作用是拘妖邪至坛前或立狱焚邪,多用于驱邪压煞。

与念咒相配合的动作中有一种被称之为“按山源”的非掐诀手势值得一提道教符咒有用吗。这是一种念某些咒语时须配合做的动作之一道教符咒写的是什么。方法是以手指压按鼻端下、两鼻孔之间处。古人认为此动作有驱邪镇鬼的作用。《云笈七签》卷四六《秘要诀法·遏邪大祝第九》就谈到:“……又叩齿三通,乃开目。徐去左手按山源则鬼井闭门……鼻下山源,是我一身之灵津,真邪之通府。背真者所以生邪气,为真者所以遏万邪,在我运摄之尔,故吉凶兆焉。” 施用符咒不仅要与“气”与动作配合,还要配合以一定的物品,使施用的符咒有所凭依。比如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往往在刀剑上刻上或写上咒语,或是面对刀剑念咒烧符画符,认为只有这样刀剑才会具有镇妖避邪的力量。此时的刀剑已相当于符咒本身。

施用符咒时要配合以一定的物品的特点,更突出地体现在厌胜上。厌胜的巫术原理是交感巫术(感应律)和模仿巫术(象征律)。交感巫术认为,类似物可以治病,如红色的植物可以治血疾,黄色的植物可以治黄疸病等。又认为人体的任何部分都可以与全身发生感应作用,脱离人体的头发、指甲等,只要巫师施以术,都可以使人中邪、得病,甚至死亡。模仿巫术认为,将某人接触过的东西施之以术,就可以作用于此人。或将一木偶象征某人,用针戳此木偶,就等于杀伤了此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那位年轻佣人所用的就是此术,只不过他所用的偶像是布偶而非木偶。《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写马道婆向赵姨娘要了张纸,拿剪子铰了两个纸人儿,递与赵姨娘,教把他二人的年庚写在上面;又找了一张蓝纸铰了五个青面;并在一处,拿针钉了道教符咒的画法与用法。叫赵姨娘将两个纸人一并五个鬼都掖在他们各人的床上就完了道教各种符咒画法讲解。说她只在家里作法,自有效验。这里所用的偶则是纸偶。

配以咒物之术不仅在汉族中盛行,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盛行。例如,佤族过去在发生械斗时,为咒死敌方,要从敌方的房头上偷一把茅草回来进行。傣族过去为咒死对方,则从对方偷取脚印、头发或衣服碎片并剪一纸人一起进行后,放在对方竹楼下,或偷对方的指甲并剪纸人用铁钉钉上。彝族过去咒人时用一草人代替,用刀把草人砍碎,便认为是把敌人砍碎。或将一把草和一只鸡捆在一起,巫师把和草捆在一起的鸡拿在手中,口念“咒人经”,被咒之人像鸡一样死去。念完经后,由家人把鸡打死,煮熟食之。然后由巫师扎一萆人用刀砍碎,以示砍死了被咒之人道教符咒有用吗。 施用符咒并非一件简单随便之事,它往往有各种严格的禁忌规定,决不可越雷池一步。若有违犯,符咒必不灵验道教符咒图解。

(一)斋戒沐浴

施用符咒要靠鬼神相助,而鬼神十分喜好洁净,所以祈请神灵而带着满身尘土,或嘴里手上不干净是万万不行的。因此,比较正规的施用符咒,首先要静心沐浴,洗手漱口,并念“我以月洗身,以日炼真,仙人辅己,玉女佐形,二十八宿,与吾合并,千邪万秽,逐气而清”之类的净身咒道教符咒有用吗。

有的斋戒沐浴只消在施行符咒术之前或之时进行便可,有的则要在施行符咒术的几天前就要开始进行。《抱朴子·登涉》就记载了带升山符前要斋戒七天的做法:“凡人入山,皆当先斋洁七日,不经污秽,带升山符出门,作周身三五法。”在《道藏》的一些经文中,有关施用符咒术前需斋戒沐浴的规定也不少,这些经文中明确规定“不得不洗手漱口便施行符咒”云云道教常用符咒。

(二)施用符咒的等级

很多符咒的施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什么人佩什么样的符,念什么样的咒都必须认真遵守。比如护身符虽为最常见之符,但各种人所佩戴的护身符却有各不相同道教符咒的原理。敦煌遗书斯二四九八卷中就记载了不同身份的三种人所佩戴的三种不同的护身符:

(三)施用符咒的道德要求

道德修养的好坏对施用符咒是否灵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些道教经典中每每强调施行符咒者要“气清心正”,叫亍善积德”,只有如此,施用的符咒才能灵验。否则,无此功德,虽用符念咒也始终无验。若想假借符咒行“不仁不义”之事,符咒不但不灵验,还会置这种人于死地。反之,符咒难犯品行端正之人。《太平广记》和《拍案惊奇》各有一段故事旨在说明这些道理。《太平广记》中的故事讲道:唐贞观中,西域献胡僧,咒术能死人,能生人。太宗令于飞骑中取壮勇者试之,如言而死,如言而生。帝以告太常少卿傅奕。奕日,此邪法也。臣闻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帝召僧咒奕,奕对之无所觉。须臾,胡僧忽然后自倒,若为所击,便不复苏矣。

次日归家,情绪不乐。隔数日……道元是夜梦见神将手持铁鞭来追逐,道元惊惶奔走,神将赶来,环绕所居九仙山下一匝,被他赶着,一鞭打在脑后,猛然惊觉。自此疮越加大了,头胀如栲栳。每夜二鼓叫呼,宛若被鞭之状。得到二十日将满,梁鲲(道元妻侄——引者注)在家,梦见神将对他道:“汝到五更初,急到任家,看吾扑道元。”鲲惊起,忙到任家来。道元一见哭道:“相见只有此一会了。”披衣要下床来,忽然跌倒。七八个家人共扶起来,暗中恰像一只大手拽出,扑在地上。仔细看看,已此无气了……

这则故事,虽带有明显的因果报应思想,但从中也足以看出施用符咒术与道德修养的重要关系。

(四)念咒不可有丝毫差错

念诵咒语必须心诚,熟练。由于咒语具有一种神秘的、威力无比的力量,所以对它不能有丝毫的玩笑意图。中国古书中对念咒常有“心要诚,念要熟”、“宜正心诚意,一气呵成”等语。假若念咒语念错了一个字乃至几个字,或是把有的前后/帧序念颠倒了,那么,在很多场合,咒语就会完全失灵,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给自己招宋横祸。《拍案惊奇》卷三一中的“侯道士因术成奸”对此便下了很好的注解:一个姓侯名元的樵夫因上山砍柴而遇异人授予符咒,把异人所传符咒尽行习熟。不上一月,其术已成。变化百物,役召鬼魅,遇着草木土石,念念有词,便多是步骑甲兵。神通既以广大,传将出去,便自有人扶从。于是收好些乡里少年勇悍的为将卒,欲举事。后因不听,申君告诫,举事失败,遭神君斥骂。自此侯元所晓符咒渐渐遗忘,就记得的,做来也不十分灵了。却是先前相从这些党羽,不知缘故,聚着不散,还推他为主。自恃其众,是秋率领了人,在并州大谷地方抢劫。恰好并州将校,偶然领了兵马经过,知道了,围了数重。侯元急了,施符念咒,一毫不灵,被斩于阵,党与遂散。侯元的施符念咒不灵,虽有神灵惩罚之原因,然他对所学符咒的“渐渐遗忘”,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五)用符有时间禁忌

画符有时间禁忌,用符同样有时间禁忌。有的符要配合自己的星命进行使用,不得违犯,若有违犯,不但不验,还会遭受灾厄诸事。比如逢太岁星君之年(不论男女之人的1、13、25、37、49、61、73、85等岁,皆属太岁星君之年)的人,必须安奉值年太岁星君,可保平安无事。安时用红纸书写太岁符,择于正月中吉日吉时安之于家中。若此年错用逢天空星之年的天空不但吉星不会高照,反会造成凶星入宫,造成破财、家庭风波、与人不合之害。敦煌遗书伯二八五六《发病书》中的《推初得病日鬼法》之符则是按个地支顺序吞带并用的。张天师祛病符法,则是按农历的日期用之。如初一日病者,东南路上得之,是神使客死鬼作祟。头疼作寒热,起坐无力,吃食无味。用黄纸五张,东南方四十步逆之,即愈。画符,吞一道,门上贴一道,吉。

此外,施用符咒还有祭品、法器、食物等方面的禁忌。由于祭品和法器是在举行施用符咒这样的神事时需要的,因而它们就具有了神圣的性质。对它们不能随便触摸,否则就会影响符咒的灵验。

食物方面的禁忌指的是施用符咒者不能食用某些东西。比如羌族等民族就明确规定念咒者不能食狗肉,不然咒语不仅无效,还会加害于念咒者本身。

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道教符咒图解以及其他几个相关问题都有了比较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