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导读】
为什么燃灯古佛被称为万佛之祖呢
燃灯佛曾是释迦佛因地时的老师,所以燃灯佛为“过去佛”。许多供奉“竖三世”佛的庙宇,往往在正殿――大雄宝殿中供奉燃灯佛(左侧)、释迦牟尼佛(正中)、弥勒佛(右侧),代表过 去、现 在、未 来三世为什么燃灯佛是过去佛。
燃灯佛(梵Di^pam!kara,巴Di^pam!kara,藏Mar-me-mdsad)提洹竭,提和竭罗,瑞应经译曰锭光,大智度论译曰然灯。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或称为锭光佛。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释迦牟尼佛因行中第二阿僧祇劫满时逢此佛出世,佛经中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得燃灯佛受记,将在九十一劫后的贤劫成佛。在佛经中所记载的许多佛﹑菩萨都曾是他座下的弟子燃灯古佛是过去佛吗。
据《瑞应本起经》卷上所述,释迦牟尼过去世曾是虔诚敬佛的善慧童子,当时他曾重金买下一枝稀罕的五茎莲花,供养给燃灯佛燃灯古佛存在吗。由于莲花是佛教中的圣花(《妙法莲花经》即以莲花来象征佛教教义的纯洁高雅),五茎莲花更是圣花中之珍品。因此,这个供养使燃灯如来深为高兴,佛在欢悦之余,给这位佛子(释迦的前身)授记,预言他将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贤劫时成佛,授释迦牟尼佛。
燃灯佛是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佛陀。燃灯佛授记,对于释尊的历劫修行,是一关键性大事。因为确认燃灯佛授记时,‘释迦菩萨得无生法忍’燃灯古佛为什么是过去佛。《心地观经》曰:“昔为摩纳仙人(儒童)时,布发供养然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 。《金刚经》中释迦牟尼佛亦以授记之事,为须菩提开演甚深般若之义。《称扬诸佛功德经》里谓释迦牟尼佛过去曾于锭光佛(燃灯佛)处,得闻金刚坚强消伏坏散如来名号,以此佛名号功德得超十万亿那术劫生死之罪燃灯古佛为什么是过去佛。
当初,释迦牟尼还是善慧童子时,见一位王族女子拿着许多青莲花,他就花了五百钱买来五枝,奉献给燃灯佛。又传说在过去无量劫中,有一天,善慧童子在路上行走,正巧遇到燃灯佛也在路上走着。善慧童子发现地面有一滩污水,心想佛是赤足行走,这污水一定会弄脏了佛的双脚燃灯古佛是过去佛吗。就顿发大心,亲身扑在地上,还用自己的头发,铺在污水上面,等着燃灯佛从他头发上走过去。当时燃灯佛看到善慧童子这种布发掩泥的情景,就授记说:“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燃灯古佛的由来。”
佛教有三世佛:指过 去﹑现 在﹑未 来三世的一切佛。谓过去佛为迦叶佛等过去七佛,或特指燃灯佛,现 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 来佛为弥勒佛三者燃灯古佛是如来佛吗。
燃灯古佛之所以被称为过去佛是因为燃灯古佛是三世佛中代表过去的佛燃灯古佛是过去佛吗。就是释迦摩尼佛之前的佛,是以现在的释迦摩尼佛为基点,代表过去所以称为过去佛。
燃灯佛
燃灯佛(又名“定光佛”、“锭光佛”等)在已过去的庄严劫为佛,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曾在过去世预言释迦牟尼未来将成佛,是授记释迦牟尼佛之师。许多佛、菩萨都曾是燃灯佛弟子燃灯古佛是如来佛吗。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现在佛贤劫为第四佛,与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以佛法济度娑婆世界所有众生。
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未来佛是贤劫中的第五佛,弥勒时代尚未来临以前,还在兜率内院为菩萨。
过去佛是一个统称,只是有时单指燃灯古佛。
佛教有三世佛: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燃灯古佛是如来佛吗。谓过去佛为迦叶诸佛,或特指燃灯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佛三者。
过去佛:
1,指已往的佛。
2,过去佛是一个统称,有时单指燃灯古佛。
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有无量诸佛出世,在世间示现成佛,教化众生。 其中,燃灯佛就是过去的一尊佛,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佛陀燃灯佛和燃灯古佛。
佛教里四大菩萨代表的意义
观世音菩萨,不单是佛教徒,就连一般人也都知道,在一般民间信仰中也是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最受欢迎的一位菩萨燃灯古佛以前是阐教的。
在中国唐朝时候,为避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而简称观音菩萨,相沿成习,所以现在世人多称观音菩萨燃灯古佛是如来佛吗。唐朝以后,观音菩萨多被塑画成女性形像,就像一位慈母一样,以此来表现观音菩萨的慈悲。希望用母性的大爱,来表达菩萨对一切众生若赤子的慈悲。所以,菩萨本无男女相的分别,而是为了度化众生,因此在很多观音菩萨的感应故事里,菩萨大多以女身示现,这是众生对无私之爱祈求的感应,是观音菩萨慈爱的象征,也是菩萨形像多是女众的原因燃灯古佛以前是阐教的。
观音菩萨慈悲心重,真正是不忍众生苦,时刻不忘为众生拔除痛苦而施予安乐,经上说:「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燃灯佛和燃灯古佛。」
众生多苦,所谓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众苦交煎,正希求一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辅助与指导,而菩萨悲智双运,所谓「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观音菩萨以其平等、普遍、广博的爱心,赢得了「户户观世音」的信仰与尊敬燃灯古佛是过去佛吗。
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中,以耳根圆通而被文殊菩萨称赞为二十五圆通中第一圆通,因为「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为什么燃灯佛是过去佛。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特别敏略,容易藉由听闻佛法或是梵呗唱诵而起信。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观音菩萨是善财童子所参访的第二十位善知识,善财到补怛洛迦山菩萨住处,观音菩萨为他解说「大悲行法门」燃灯古佛的由来。
而《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则是叙述菩萨观世音度化众生种种苦难,随时随处,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予以救济。凡是遇到危难的人,称念观音菩萨的名号,菩萨便会实时观其音声前往解救为什么燃灯古佛被称为万佛之祖呢。
中国民间根据《华严经》「五十三参」中,善财童子到补怛洛迦山观世音菩萨住处参访菩萨的说法,结合菩萨在浙江定海县东舟山群岛的诸多感应事迹,认定这里就是观音菩萨在中国的住处,名之为普陀山燃灯古佛以前是阐教的。沿袭下来,普陀山便成了信众朝拜观世音菩萨的圣地。
根据同样的典故,而有了「童子拜观音」的形像。又有人把善财童子与《法华经》中的龙女,共同做为观音菩萨的左右胁侍燃灯古佛是如来佛吗。现在我们最常见到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千手代表神通,千眼代表智慧,表示菩萨眼到手到,有能力随时随处应众生之所感而前往救助。
观音菩萨的慈悲,是真诚理性的爱心,等视一切众生如自己的儿女,以爱心呵护之,以智慧调教之,是悲智双运的代表燃灯古佛是如来佛吗。
2.解救苦难地藏菩萨
下载 (67.97 KB)
2011-1-22 13:36
地藏菩萨,「地」是大地,「藏」是宝藏。大地能承载万物,含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现代人所共知的事实,用来形容我们的心地也含藏无量的宝藏,要以孝道来挖掘。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为我们介绍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接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在世尊圆寂之后、弥勒菩萨成道之前,在这一段没有佛法教化的时代,用孝道代替佛陀教化众生。并介绍地藏菩萨在无量劫前为婆罗门女、光目女时,为了救度生前造诸恶业而堕入恶道的母亲,而发大誓愿,所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狱当然是实有其处,但是在这个地方,它也是一种表法,表世间最苦之处,所以凡是至极苦难的时间与处所,都是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场所。所以,地狱是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场所,因为这里是六道轮回中最苦之处。
其实,地藏菩萨教化之处并不仅限于地狱,在这世间中,凡有苦难的地方都有地藏菩萨的身影。比如世间的种种天灾人祸,常常被形容为人间炼狱,当此之时,所有来帮助这些受难者人们,不都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吗?
关于地藏菩萨的故事,相传唐朝新罗国王族出身的僧人金乔觉,在玄宗时泛舟渡海来到中国。当他经过安徽池阳时,见九华山峰峦起伏,林木蓊郁,是修道的好处所,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并得到当时山主闵公的护持。闵公之子又跟随他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又礼其子道明和尚为师出家。数十年后,金乔觉以九十九高龄示寂,肉身不坏,全身入塔。因为他生前笃行地藏菩萨的行愿,所以后人便把他当做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来尊敬。
现在九华山地藏菩萨的肉身宝殿,就是当年金乔觉的修道处。后人为纪念闵公护法之功与道明和尚传法之德,于是就把他们塑成一僧一俗的形象作为地藏菩萨的胁侍。
我们常见的地藏菩萨形像有许多种,一般广为流传的是佛经中所形容「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形」的出家人形像,左手持如意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莲花上,有些形像头戴五方帽,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地藏菩萨法相。
3.般若智慧文殊菩萨
下载 (95.31 KB)
2011-1-22 13:36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妙德、妙首、妙吉祥。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经常出现在般若系的经典之中,与普贤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
经典中常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诸佛之母,这是说般若智慧是诸佛的老师与母亲,众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现世间。但是般若智慧无形无相,不可触摸,经上常形容般若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很难用言语表达,故而用文殊菩萨做代表,给凡夫一个智慧形象的比喻,希望藉此而理解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提到:在东北,有个叫做清凉山的地方,那里有菩萨叫做文殊师利,他和他的眷属及诸多菩萨共一万人,常在山中演说法理。而在中国山西的「五台山」,因为终年积雪,夏天仍然寒冷,从来没有过炎暑,又叫清凉山,因此众人便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久而久之,这里便为信众们朝拜文殊菩萨的圣地了。
我们常见的文殊菩萨造像,是座脚跨青狮,手持如意(或宝剑、莲华等),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衣着,飘逸且雍容华贵,柔和中带着雅静的天人像。狮子是兽中之王,有「狮子一吼,百兽胆裂」之说,因此经中常常将佛陀说法比喻为狮子吼,形容佛陀的法音对众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把狮子作为文殊菩萨的座骑,则是表菩萨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烦恼。
文殊菩萨的智慧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要保持高度的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佛门有句话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有智慧为先导的慈悲与方便,才能长养菩提,接引众生。
4.德行圆满普贤菩萨
下载 (84.17 KB)
2011-1-22 13:36
普贤菩萨的梵文名称是「三曼多跋陀罗」。他掌管一切诸佛的理德、行德,代表「德」与「行」。据说他有延命之德,发过十种广大心愿,决心要为佛教做弘法工作。
菩贤菩萨的美名尊号是「大行普贤」。白象是功德圆满的象征,所以普贤菩萨的佛像大都是头戴五佛冠,左手叉腰或执铃,右手执金刚杵,骑着六牙白象,这头白象是大圣天王的神体。
另外普贤菩萨的形象,在密教胎藏界是两手合掌,或左手执青莲,右手伸掌;而在金刚界则为右手执青莲,左手握拳。普贤在金刚界又称作「金刚萨埵」,即金刚手菩萨,是佛陀的护法神,也是各种金刚的首领。
普贤菩萨,是华严会上的上首菩萨,是菩萨最高行门的代表。经中说菩萨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而且纯一妙善,所以称作普贤。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参访的第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普贤菩萨。菩贤菩萨为善财童子说十种广大的行愿,善财童子因此而圆满成佛,所以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十大行愿是普遍而广大的修学原则,是佛法中一切行门的高度概括,是一切菩萨成佛的必修课程。一切众生依此行愿而圆成佛道,一切诸佛依此行愿而教化众生,因此在因地的菩萨称为位前普贤,位后普贤是倒驾慈航诸佛的称呼。由此可知,普贤菩萨是代表普遍而广大的修行方法,人人依之而行都是普贤菩萨,因此不能执定他只是一尊菩萨而已!
中国的信众根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所说:西南有山名曰光明,普贤菩萨游处其中,便认定座落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境内的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我们常见的普贤菩萨像,大多是头戴宝冠,身披彩衣,手持莲花,华上置经,面如满月,乘坐六牙白象的天人像。象的特征是力大而稳重,所以常用来形容菩萨的修行勇猛而稳健,不急不躁,徐徐疾进。象是白色,表心地清净;表菩萨以六度含摄万行,牙尖破障,不畏一切障。菩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菩萨,与毗卢遮那佛,同称为华严三圣。
象征智慧的是文殊师利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 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好了,关于为什么燃灯古佛被称为万佛之祖呢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大家的问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