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导读】
佛说生老病死
佛教宗旨,就是解决生老病死,依法修学成就者,则得无漏五阴。
1、平凡生物,生来都要面对老、病、死,因为这些是写在基因中的。
神仙妖魔,虽然寿命很长、本领高强,终归也要堕落的,因为势力终有衰败。
唯有圣人,能给我们终极关怀——教我们渡过生死河。
2、生老病死,四种苦难: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难摆
脱。普通人,现世再怎么志得意满,最多也只是好来好去,活着的时候潇洒、
临终的时候无憾,终究是活着不知前世、死后不晓来生,这就是人的根本颠倒
3、——竖时不清,横时不明。
要解脱生老病死,唯有三宝能办到。诸佛如来,皆以三方便而得成就:奢摩他
、禅那、三摩钵提。奢摩他就是《金刚经》的无穷般若,静心澄念,一切不取
4、亦不舍;禅那就是调息入定,用功渐渐熄灭各种妄想,达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三摩钵提就是勇猛精进,于俗世中起种种行,济世利生。
而所有修行的基础,都是戒律,出家者执不开通戒,在家者执开通戒。出家者
5、,因为今生就要证得无漏,所以必须绝尘不染、一切放下;在家者,因为要兼
顾尘世,所以要拿得起放得下,随时忏悔,一切执持开合,全为圆满菩提。
戒是世上最难得的,修行是人间最苦的,所以,真正成功的也是极少极少的。
6、佛的智慧圆满,福慧具足,解脱生老病死苦海轮回一切烦恼,众生学佛,依佛而行,立佛行愿,决定成就无疑生老病死 佛。
佛教解决了人死后的问题!道教却说可以让人长生不死、得道成仙?
看佛经好吗
很多说法是汉地或者印度的古代人自己所发展的,甚至是现代人自己添加的,非佛陀之教导。 在下说一个理性的分析佛陀看到生老病死生老病死与佛教的关系。 古印度,佛陀时代的佛经是指佛陀所说的法,被佛陀认为是可以时常诵念以及传诵或者由出家人诵念于自身或者在家人,以求护卫之类的,如护卫经,包括三宝经,吉祥经,忆念佛陀的9种功德等。后来佛陀入灭之后,500阿拉汉的第一次结集,把经典的原型和律藏的原型结集起来,统合起来。那时候,经典的文本并没有出现。也就是说本来的经典是大部分是以比库,比库尼的出家众为主,所在家人所诵读的范围是很少的。 佛经的最早的成型文本是佛陀400年以后的事情,但那是因为战争,怕有所毁坏而记录下来的。所以佛陀时代是不太可能在所谓的‘读经’上去添加任何禁忌的,而且是针对在家人。因为在家人所能诵读的经文很有限的
以古印度人而言,所谓的‘法’都是很神圣的。包括古婆罗门教对各种仪式都是很看重的,所以在佛陀时代,外道的盛行不会少。而古印度人一般上对所有的苦行者,出家者的态度都是很尊敬的,但不等于他们拥有正见。如波斯匿王。他是在落魄的晚年才真正明白佛法。 如现今的印度教,一般上要诵念经文的时候,都要禅坐,净身,斋戒之类的。但佛陀却不可能去设立这些说法。原因是1.佛陀时代的佛经还未成型为文本生老病死没有办法。2.金刚经是大乘佛经,以学者的年代说法,此经大约成立于公元1世纪。和原始佛教的经典原型不同生老病死 佛。因为那时候的佛教已经分裂。3.佛陀时代并没有不能吃肉的说法,传到了汉地的不吃肉的做法是由梁武帝所引起生老病死没有办法。4.不吃肉主张最明确的非佛教,而是嗜那教。5.后人所添加的可能性很高,因为汉地的所谓的‘佛教’情况复杂,而佛经大部分说的对象都是指受戒之人。 6.佛陀时代的比库,比库尼都有食肉的,这个原始佛教的生活形态,至今还有保留。所以读佛经不能吃肉的说法并非来自佛陀。
念经前要洗手,对佛经要恭敬,这个是佛经上讲过的,需要注意,这是在修恭敬心,若是不慎丢弃,或是损毁,也不必担心什么果报,佛祖岂能如此小气佛 生老病死。
根据您的根性和喜欢无拘无束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影响吃肉的法门。
诸坛之领袖、七众之药饵的准提独部法\普光撰
一、前言
此段文义所衍生的一些研究,请诸位大德指教。
准提法中有一特殊之法,即是所谓的「独部别行法」,独部别行是准提法中很重要的体系。
这个法主要是记载於日本大正大藏经中,在中国古代主要的大藏经并无收录,甚至西藏大藏经也无列出此独部法佛说生老病死。大藏经有收录者如下:
1、日本大正藏(日本大正13年(1924)由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发起):七俱胝独部法 唐 善无畏译 (密教部三 )佛 生老病死
2、日本新纂卍续藏(1905~1912年印行):七俱胝独部法唐 善无畏译 (印度撰述密经仪轨部 )
3、房山石经 七俱胘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真言 (唐)三藏善无畏奉诏译 (刻经年代:金无刻石年代)
於是有人怀疑此法系日本人所伪造,但在房山石经未出土前此说也许还有立足之地,但房山石经出土,其中亦有记载独部法佛 生老病死。故有智之士稍想即知,若此法是日本伪造何以房山石经有记载?况且《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也有整合独部法的概念,故怀疑《七俱胝独部法》为日本伪造之说法已然无立足之地。
此法为善无畏大师翻译传下,一直没有受到很大的发扬佛陀看到生老病死。直到辽代道殿大师的《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大力弘扬,之后因为此法的方便与适应性,广为大众所修持尊崇。
其实此法也是广为辽代密教体系所推崇修持,《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说:『东夏高德无不依之持诵也』,可见那时修持独部法也有一定的风气佛陀看到生老病死。
三、准提独部法的特色
道殿大师认为:『准提法在梵本中有十万偈之多,汉地已翻译的有各位大师的种种版本,虽然仪式有点不一样,但这些经典之中就属善无畏大师译的:『七俱胝独部法』,是最总摄一切也最契心要的译本,是准提法种种坛城中作为主导的一种坛城法,也是能广度七众的法门,因此,可以流传及以此为依怙佛曰生老病死苦。东夏的高僧大德没有不依此法而持诵的。』
这一段是《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总结,通常结论也是最重要的论述。
(一) 诸坛之领袖
此概念是在讲:『独部别行,总摄二十五部大漫荼罗』、《七俱胝佛母心大准胝陀罗尼二十五部大三曼荼罗尼独行灌顶忏悔大道场法》中出之说功能云:『若诵此准提真言一遍,即同诵一切陀罗尼一遍生老病死 佛。』
依此「总摄二十五部大漫荼罗」的特性故说「诸坛之领袖」;而依「诵此准提真言一遍,即同诵一切陀罗尼一遍」故言:「最纲要者」佛教看待生老病死。
密教中之所以不普传其中之一的理由有所谓的坛城供养之难以如法成办:「密宗坛仪繁重,苟非亲授之阿闍黎,则其结构曲折纤微,有难於著手者佛学解释生老病死。此其不可不禀之阿闍黎者一也!」(详参:《密教纲要》第四编附录王弘愿撰「灌顶之研究」一文)
很多的大法需要很复杂的建立坛城的程序,而独部法其特殊之处,只需一镜即可作坛,独部法言:『若求成就先依坛法,不同诸部广修供养、掘地香泥之所建生老病死 佛。但以一新镜未曾用者』
独部法体系之所以与其他体系不同之原因,在此已经说的很清楚:「不同於其他部(佛、莲华、金刚、宝、羯摩部等)」,也与佛部仪轨的准提法不太相同,佛陀看到生老病死
《说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罗尼念诵法》云:『其道场法佛曰生老病死苦。先须选隐便胜地。东西南北各量取四肘。作方曼茶罗。掘深一肘。除去骨石塼瓦恶土发毛灰炭糠棘虫蚁之类。以好净土填满筑平。取新瞿摩夷并好土。以香汤相和涂地。若在楼阁或居船上。依法泥涂。若在山中及好净屋。不须掘地依前涂饰。即张天盖四面悬幡。若有本尊七俱胝佛母形像。安置曼茶罗中。面向西。若无本尊。有诸佛像舍利及大乘经典供养亦得。磨白檀香涂作八角曼茶罗。犹如满月或似八叶莲华。即以新净供具金银熟铜商佉贝玉石瓷木等器佛陀看到生老病死。盛诸饮食及好香花灯明遏伽香水。随力所有布置供养。』(金刚智译)
独部法道场的建立并不需要「严饰道场」、「选隐便胜地」,独部法云:『不同诸部广修供养佛教看待生老病死。掘地作坛香泥涂之所建立。』这句就显示出了独部的特质,即是不同於其他部的繁复及需广修供养。(详细可参阅:拙著〈准提法脉络分析略谈〉一文。)
不过若有能力则应该广修供养,如《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云:『有财物者,广造佛像多办供具,於佛像前安置镜坛,对之持诵更妙佛说生老病死。』
所以独部法就已经克服坛城供养难办的问题,所以备受道殿大师所推崇生老病死没有办法。《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也是以镜坛法作为主要架构的修持方式。
(二) 七众之药饵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有提到:『诸佛有不思议度生方便,谓有众生不肯直求菩提,且随其所乐令持咒求之,由神咒不思议力,所求之事尽得遂心,一切罪业亦得消灭,自然超凡入圣佛曰生老病死苦。如小儿有病不肯服药,被有智医人涂在母乳,其小儿本食母乳,不觉服著良药除却病苦。』
故此言「七众之药饵」,是说以这样的方便引导众生进入解脱,其特性如下:
(1) 不需抛家弃子
独部法云:『作此法者不问在家、出家;饮酒、食肉、有妻子、不拣净秽,但依我法,无不成就。此法甚妙!』
有家室的居士也可以修持此法,并不拘於身份。有的密法则需要出家专修闭关方能有成。而独部法最低限度每日只念108遍即完成基本的修持。其对於末法时期并没有福报可以多余时间专修的人而言,是非常方便的法门,所以经中才说准提法是为了悯念末法薄福恶业众生所说。
(2) 不需改变饮食习惯
有些密法必须食三白食,或有种种限制,一般密法也不能食肉饮酒。
三白食又作三种白食、三种白净食、三净食。即乳、酪、米饭等三种白净之食,乃密教修法时,行者所食用者。。
十一面神咒经曰:「行者唯应食三白食,乳酪饭。」
末法中一字心咒经曰:「持法之人须吃三白食,所谓乳酪粳米,不得破斋。」
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曰:「清净洗浴,著鲜净衣,吃三白食,所谓乳酪粳米。」
如《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云:『此总摄印咒。能总摄一切印咒等。若受持此咒者。尽一形不得食五辛酒肉葫荽芸薹。勿淫。清净梵行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卷3:『不食五辛恒常 乞食。』
《文殊菩萨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卷1:『行此法者断酒五辛血食』
《佛说六字咒王经》卷1:『不食五辛净洁洗浴。不得行淫不得饮酒噉肉。』
《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卷1:『常须远离恶人不净臭秽之处不近酒肉五辛。一心受持无不验者。』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卷1:『五辛酒肉所不经口。梵行居心除舍缘务。於寂静处然后读诵。』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卷1:『远离五辛一切荤杂。於日三时中念此陀罗尼三遍。一切所求皆得成就。』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卷1:『当知是人应常精进。守持净戒斋法清净。不食五辛酒肉残食。亦不作离间语谄诳语嫉妒语。及盗诸部坛印咒法句故。若犯斯过即为一切诸佛菩萨之所弃舍。我亦弃舍不乐观摄。』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1:『净持戒地五辛酒肉悉不食之。少欲知足修质直行。修行此陀罗尼』
《佛说穰麌梨童女经》卷1:『先断五辛亦不食盐不食油。断语於一净处。』
《西方陀罗尼藏中金刚族阿蜜哩多军吒利法》卷1:『酒肉五辛等并不得食。』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何因众生。持诵真言不复获果。寻师所求。真言悉地上中下法。从日至月。月至经年。从年极至一形。具修苦行昼夜不阙。亦无效验……若有持诵一切真言法。先於诸佛深起敬心。次发无上菩提之心。为度众生广发大愿。远离贪痴憍慢等业。复於三宝深生珍重。亦应虔诚遵崇大金刚部。当须远离杀盗邪淫妄言绮语酒及以食肉口虽念诵心恶口两舌。亦不饮意不善常行邪见。以邪见故变为不善。』(详见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律分品第一)
由上列举可见有些密法的修持条件是比较严格的。
而独部法由於「不同诸部」,故无此类之限制。这一点对於薄福恶业的现代人较为适应,由於种种原因无法持斋戒者,则依此法能够成就。
当然文中提到若能斋戒清净,则能够不转此身速证菩提道果。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云:『今为俗流之辈,带妻挟子饮酒噉肉是其常业。虽逢僧人教示,习性难以改革,若不用此大不思议咒法救脱,如是人等何日得出生死?其有斋戒清净依法持诵者,更为胜妙。故准提经云:何况更能结斋具戒,依法持诵不转空身,往第四天得入神足是也。』
四、结语:可传可尚
而《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已将准提法融会贯通,更将独部法的特色发挥无余,也提出一种简单的修持方式。算是将准提法依照汉人好简之个性作一整理,并且提出一个准提法门的次第行法,得以风靡於汉人佛教界。
中国人好简之个性致使繁复的法门乏人问津,所以净土宗一句佛号能风行天下,禅宗不立文字更是契合。这也是因为太过复杂并不利於流传,所以准提法能流传后世,也是因为道殿大师融合显密及准提法的精华与优点,创造出适合汉人修持的方式,以此广为流通,并为后世的准提法流传建构立下不朽的根基。《心要集》所作可谓上契圣意(世尊悯念末法所说),下化众生的贡献。
对于佛说生老病死的问题,以上都有详细的解答和解释,可能内容有点多,大家要耐心看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