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导读】
跟孩子解释死亡
链接:/s/1Gz_
提取码:qki9
给我的孩子讲死亡,要向十一岁的女儿讲解死亡,这实在是件反常的事儿向孩子解释死亡。可做的事儿似乎还有更好的,或者还有更迫切的、不这么难的。然而,谈论死亡,直面死亡而不化小,衡量死亡又不低估,明明白白展现死亡而不躲躲闪闪,这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理解也不是讲解死亡,这样的任务不可能完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向孩子解释死亡。应该做的只是领会死亡,或者掌控死亡,以避免惶恐与惧怕。同一个孩子对话,谈论死亡,这可能是紧紧贴近生活,力求逼退沉默和惶恐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链接: /s/-TIQY_dw
提取码: yf43
《给我的孩子讲死亡》要向十一岁的女儿讲解死亡,这实在是件反常的事儿向孩子解释死亡。可做的事儿似乎还有更好的,或者还有更迫切的、不这么难的。然而,谈论死亡,直面死亡而不化小,衡量死亡又不低估,明明白白展现死亡而不躲躲闪闪,这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理解也不是讲解死亡,这样的任务不可能完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跟孩子解释死亡。应该做的只是领会死亡,或者掌控死亡,以避免惶恐与惧怕。同一个孩子对话,谈论死亡,这可能是紧紧贴近生活,力求逼退沉默和惶恐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01
姥姥去享福了。我的妈妈前年癌症去世的,被病痛折磨得很痛苦。大孩子是我妈一手带大的,感情特别深。真不知道怎么告诉她。我们告诉她,别哭,姥姥到另外一个世界享福了向孩子解释死亡。在那里再也不会有疾病,再也不会受折磨。
02
死亡就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无论爱与恨都与她无关了对孩子解释死亡。一个人死了,她就会到另外一个世界,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宝贝你要好好爱妈妈,珍惜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这样妈妈不再了,你可以回忆我们的幸福生活。
03
所有人都会死亡。很久很久的一天,妈妈也会死亡。所有的一切都会死亡向孩子解释死亡。那么我们要愉快高兴的活着。你看,妈妈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积极上进,就是希望在临死前不留下遗憾。宝贝我们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04
死亡是另外一种重生。家里养的泥鳅死了,在水里永远都不动了(我们没有照顾好她,没有及时换水)对孩子解释死亡。孩子拿出泥鳅硬硬的身体,我告诉孩子,我们把泥鳅埋在花圃下面的土里,泥鳅会变为泥土,你会在明年春天开放的鲜花里找到它的影子。
05
给她读一些有关的故事书或绘本。有本忆印象深刻向孩子解释死亡。《小兔汤姆》中的《汤姆的外公去世了》中讲到外公去世,理解死亡,痛苦,等等。类似的书还有,可以找来给孩子读。
06
用温婉的方式告诉孩子,不要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别让孩子感觉恐惧和惊吓。死亡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但我们要尽力完成使命对孩子解释死亡。
特别提示
死亡很难解读,不要惊吓到孩子。也不要让孩子过多接触。
我有罪怎么赎罪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跟孩子解释死亡。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1. 缘合故有,缘尽则灭,这个我们清楚了,就是讲我们所遇到的种种境况,都是各种条件聚集起来的。这些条件如果没有那么果报也就没有了跟孩子解释死亡。
那么这些条件是怎么聚集起来的呢?我们看到后面的说明:业集随心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我们的业力怎么运作是跟随我们的心来的,是由我们的心来调控的,是我们的心来指挥的跟孩子解释死亡。
所以如果想要改善目前的境遇,抓住诀窍的话,就得知道这一点,从这一点着手,就会事半功倍,甚至无本万利跟孩子解释死亡。
那么我们看看世尊对于业力的聚集是怎么说的:
《业报差别经》讲了四种情况:
复有业作而不集。若有众生。身口意等。造诸恶业跟孩子解释死亡。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
有人造作了恶业,但却没有聚集,不形成果报,因为他造恶之后,害怕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懊悔,认为这是不应该,而且不再造作这样的恶业。这种情况下虽然造作了恶业,但却不会聚集成果报对孩子解释死亡。
复有业集而不作。若有众生。自不作业。以恶心故。劝人行恶。是名集而不作。
有人虽然自己不造作恶业,但却会有恶业聚集,有恶报。这样的人是虽然自己不造作,却以恶心、劝他人造作。这样的行为,即便自己不造作恶业,但仍然有恶业聚集对孩子解释死亡。仍然会有恶果。
复有业亦作亦集。若有众生。造诸业已。心无改悔。而复数造。亦劝他人。是名亦作亦集。
那么即造作恶业,也不改悔、还继续坚持,甚至还劝他人,这样的情况是即造作,也聚集,恶报来的就快了
复有业不作不集。若有众生。自不造业。亦不教他。无记业等。是名不作不集
那么自己不造作,也不教导他人造作恶业,或者是无记业(就是不算善、也不算恶的业力)都是不作不集。
这四种情况很清楚地告诉大家我们业力运行的种类。同时也指出了我们想要改变因果的的方法。
2. 从前我们都造作过恶业,那么想要它不形成果报,该怎么做呢?
那就是: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
这样就对了。这样就可以令自己的境遇逐步好转向孩子解释死亡。这里并不牵扯我们需要付出什么样的精力、财力、仅仅是心念的转变。就可以了。
那么这也是我们改变因果的诀窍。业集随心,改变我们的心,就能改变业力聚集的方向。
在《骂意经》中讲过: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你做什么样的功德,修福造寺、甚至救人放生,都不如什么?守意一日,让自己保持善意,没有恶意来的更有价值,更有福报跟孩子解释死亡。
这更注解了我们所说的这个改变因果的诀窍,以心为主,以调整我们自己的心念为主。抓住这个就是抓住了诀窍跟孩子解释死亡。
否则你天天去放生布施、天天去造寺搞慈善,未必这个业力很快就聚集变成果报跟孩子解释死亡。就是可能出现作而不集的现象。
这是很多佛弟子长期迷惑的事情,我做了那么多善事、布施了那么多钱、放生多少多少对孩子解释死亡。为什么现在生活不好呢?这也叫作而不集!就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作而不集?因为我们的心没调整好,我们平素的念头有太多的缺陷,有不少的嫉妒、嗔恚、骄慢、邪见等等,这些会聚集什么?聚集恶业跟孩子解释死亡。
哪怕你做了不少的好事情,但善业没聚集起来,形不成果报或形成很慢,也就反应不到你的生活中。
这一点大家一定注意。很多人不重视这个,却认为自己行善没有好报,是不了解因果的运行所致。
《优婆塞戒经》
是五逆罪杀父则轻杀母则重。杀罗汉重于杀母。出佛身血重杀罗汉。破僧复重出佛身血。有物重意轻。有物轻意重。有物重意重对孩子解释死亡。有物轻意轻。物重意轻。如无恶心杀于父母。物轻意重者。如以恶心杀于畜生。物重意重者。以极恶心杀所生母。物轻意轻者。如以轻心杀于畜生。
破坏福田的五逆重罪也有分轻重,如上原经文中所述。在造恶业的过程中,根据心力的大小不同,果报也不一样。“物”就是指实际所造作的恶事、实际行为。“意”就是在造业的前中后自己的心念。如原经文中所举例子,如无恶心杀于父母,恶事(物)很严重,但是心念无恶则“意”轻,果报就不是那么猛烈。而以恶心(意重)杀害畜生(物轻),则也会受到猛厉的果报向孩子解释死亡。
3. 如是恶业。有方便重根本成已轻。有方便根本轻成已重。有方便根本重成已轻。有根本轻方便成已重。
物是一种。以心力故得轻重果。善男子。有人以食欲施于我。未与我间转施饿狗。我亦称赞如是人者。是大施主。若是福田若非福田。心不选择而施与者对孩子解释死亡。是人获得无量福德。何以故心善净故。
不同的人所造作的善恶业、所做的善恶事即使一样,由于每个人当时的心念不同,也会各自得到不同的善恶果报。所以同样给乞丐1块钱,如果是发慈悲心想救济他得到的善报就大。如果是因为知道布施会得善报或者因为自己是学佛的人或者为了做给别人看而以应付任务的心态布施给他、或者给完后悔了或者本来想给2块想想太多就给了1块,这些心态善报就小。所以,佛说如果有人本来要以食物供养佛,但是中间看到一条饿狗,发起慈悲心将食物给了饿狗,这个人则是大施主。因为他可以不选择功德大小果报多少是否福田,完全以清静的慈悲心布施给任何需要的众生。这样的人可以得到无量的福德。
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业有四种。一者时定果报不定。二者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亦定。四者时果二俱不定。
行善恶业而受到的果报的时间有四种:现在报、今生报、后世报、无报。还可以分为另外四种:报应时间定而果报轻重不定、轻重定时间不定、时间和轻重程度都定、时间和轻重程度都不定。
时定者。所谓现在次生后世。若时不定果报不定。是业可转。若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
所谓的时间已定,就是指报应到来的时间已经注定是现在或者今生或者后世。如果时间和果报轻重都不定,那么这个业就可以扭转。或者果报定该以后受的可以转为现在受。为什么可以转?因为具足善心修习智慧的因缘。由于这样的善心智慧的因缘,还可以使本来注定严重的果报转成轻微。
由此可知,时候定也可转以后为现在,果报定也可以转重为轻。关键在于“善心智慧因缘力故”!佛说佛不可转定业,佛没有妄语啊,自己的因果自己转啊,自己如果不具“善心智慧因缘”,佛也莫可奈何。
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
那么什么样的原因会导致有注定的果报。经常作善/恶业而丝毫不后悔。或者用心去做。或者是欢喜去做。或者是发下誓愿而去做。做善/恶事以后心生欢喜快乐。这些原因就会导致有注定的果报。除了这些原因以外的其他作业果报都是不定的。
众生行业有轻有重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受之。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宝破坏恶毒。
造作诸业有轻重不同,也有所做业距离现在时间长短的不同。根据不同的因缘而或先或后而受果报。而具足正信,深信善恶有报而又能修习善法智慧,持守净戒的人可以将重恶果转轻,轻的则转无不用受报。遇到佛法僧遇到善知识而能够依照教诲信心修行善法的人就可以转以后世的重果报到今生轻受,受完后恶果也就没了业缘也就了了。而得到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的就更厉害,可以将以后的恶报转成现在就受。因此,聪明的人应该修持佛法智慧、行五戒十善,因为这样做即使是极为严重的恶业也可以通通破坏。
若作小罪初方便轻后成已重。是人不修身戒心慧令轻作重。
有人造作小的恶业,本来不是什么非常严重的罪业,但是因为他做恶以后还丝毫不悔,沾沾自喜,就会造成严重的“成已”。这样的人若不修习正法智慧,敛心思善,那么这些小恶将来也会成就重报。
众生造作恶业,可能是先有恶念再成恶业,也可能是无恶念而成恶业。还有成恶业后无恶念,或者成恶业后继续恶念。恶事已成而不具恶念的,果报不定;而成后具足恶念则必定受报。或者恶事成无恶念的,恶果虽定而时候不定;而成后复具恶念的果报时间都已注定。能恶事成后无恶念的因为具足正信相信因果持净戒;而成后复具恶念是因为毁坏诸戒不信因果满脑邪见。或因为作恶时周围有善因缘善知识善人而能恶事成后无恶念;而作恶时周围恶因缘恶人恶知识会导致行恶事后复具恶念。造做恶业而后不具恶念的受恶报时毕竟还具人身;而行恶后复具恶念的受恶报时就到三恶道地狱中见了。
4. 行恶后不具恶念就是因为具足正信,做后知道是恶,心常生悔。而行恶后又具恶念的则是因为愚痴邪见,做后不以为恶,毫无悔意,乐此不疲。
行善的道理也是一样,行后不悔,复具善念。则可得殊妙定报!
因是作已亦具足故。作小得大作大得小。
一切为心造。造作诸业,果报也是可小可大,关键在你自己的心念。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当你感觉自己成熟长大了,看看自己的母亲,是不是老了许多,当你觉得自己老了,再看看你的母亲是否年迈已久。
我要说的是:当你想敬孝道的时候,你的母亲还在不在?
你不可以打自己的母亲,即使你觉得她很厌恶,即使你和母亲吵架,即使她动手打你你也不应该打她。
人冲动总会做错事情,你知道你的脾气不好,是知错,知道打了母亲非常后悔,是悔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诚心忏悔,
在母亲心中,即使你再过分也不用赎罪,你想赎罪是想过自己这一关。不要再犯,深切悔过好好对待母亲,你知道,你母亲也知道,
佛也知道,你在这里发帖子我们也知道了。好好的和母亲道歉。以后绝对别再犯了。遇事冷静,冲动是魔鬼。
曾经在网上看过净空法师回答现代妇女随胎问题,他说是犯过的错就要付出代价,就算每天超度亡婴,一样无法弥补的。做好事做多了的确可以修成正果,但是功过是不能抵的。
母亲千错万错,就看在她给你一个生命,给你一个身体供你借假修真的份上,你也不能动手啊。且不说那么伟大,就看在她把你养大的份上,就看在她一心想让你好的份上......
我和你一样信佛,过去也和你脾气一样,很暴躁,后来我学会了一个方法,别人说你的话如果你不喜欢听不要顶嘴,就说一个字“啊”,你就这样“啊”下去,总有一句话能说到你爱听的,当你等到这句话时,你就说“真的?”。比如说有一次我男朋友说我“你喝完豆奶粉的杯子从来都不刷,第二天再刷就不好刷了你不知道吗”“啊”“看你弄的,像猪槽子一样”“啊”“你就态度好”“真的?”
好了,关于跟孩子解释死亡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大家的问题有所帮助。